相关内容推荐

孩子发脾气时,这四种做法绝对不可取!


常有家长说,养育一个自闭症孩子,虽然有时会被他们独有的天真直率戳中萌点,可一旦当他陷入情绪危机,往往不由家长控制,活脱脱成了一个“油盐不进”的熊孩子形象。


异常情绪行为,已经成为诸多自闭症患儿家长头疼不已的问题。“大米和小米”也曾在多篇文章中指出,因自闭症孩子的异常情绪行为没有及时得到管理和矫正,导致其成年后爆发更为严重的行为问题,例如冲动、易怒、攻击。


尽管自闭症是导致孩子情绪问题的“硬伤”,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方法帮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行为。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会告诉大家,异常情绪行为管理不仅仅是事发当时的处理手段,更是一场需要从小注重的教养持久战。


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让孩子学会Hold住自己的情绪

家长可以这样做

▲▲▲



在文章开篇前,我想先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我们自闭症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个叫前额叶皮质区(也称:大脑执行中枢)的自我调控关键区域,它主要负责认知控制、注意力、决策、反应等方面的灵敏度;大脑边缘系统则为情绪中枢,反映和表达情绪。

 

正是因为前额叶皮质区和大脑边缘系统(尤其是其中的杏仁核区域)的相互作用,才导致了情绪的产生和自我行为控制。(如下图所示)



一般情况下,感官系统接收到信息后,会传递给前额叶皮质区,我们大脑就会思考根据以往经验接下来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比较适合,再传递给杏仁核区域进行表达,但这条路径的传递速度相对缓慢。

 

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回路会选择“抄近道”,直接变成由杏仁核主导的情况,出现不经思索就爆发的情绪、肢体反应。所以,有时候你发现孩子冲动过后,有惊慌退缩的表现,是因为信息才从前额叶皮质区经过,他才意识到刚刚的做法不对。

 

而我们的教学和干预目标,就是希望提升孩子大脑控制传递的速度,不管是在做手指精细活动,还是大动作感统活动,都是在活化大脑传递的过程,让他可以在动手前能冷静地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比较好的方式。



可能引发儿童异常情绪的“罪魁”

 

生理条件:


除了大脑及身体疾病影响,还有发展失调和特殊人格,例如自闭症、多动症、妥瑞症等,需要我们来帮助其改善出现的频率,减少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心理条件:


  • 需求没有被满足

  • 环境中存在干扰物

  • 自身能力,例如忍受挫折能力欠缺,比如可能会因为能力欠缺的问题而在心理上面产生抗拒,则会出现情绪问题

  • 教养问题(父母情绪、隔代教养、保姆、单亲、伪单亲)



当孩子正在爆发异常情绪怎么办?

 

下面有四位父母,他们在面临孩子爆发情绪时,选择了这样的做法——

 


 封锁型 

“怎么可以乱生气,再哭我就处罚你!”

 

如果孩子没有乱生气,应该教导孩子调节脾气,而不是完全不能发脾气。当你要求一个正在生气的孩子「不准生气」,他只会觉得自己做不到,甚至累积能量发出更大怒气。一时的处罚压制可能当下有效,但之后可能产生更大问题。

 


 不倾听型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不过是一点小事。”

 

大人认为的小事,可能是孩子的大事。即便失去耐心也尽可能不要说出「有什么关系」、「这样也要哭」、「你真的很爱哭」这类的话,孩子可能觉得你就是不懂我在气/哭什么,所以我要更大声,才能让你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

 


 情绪勒索型 

“你再生气我就不爱你了!”

 

孩子情绪来的当下,可能缺乏安全感,听到这种话语反而会更急,因为孩子希望情绪有出口,但同时,他的避风港也不会消失,如果一直用这种方式反而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翻旧帐型 

“你上次也不听话,每次都爱闹脾气!”

 

跟孩子讲道理要就事论事,否则会失去教养重点。


……


以上,其实都是在孩子出现异常情绪行为问题时,家长最容易触及的“雷池”


那么,正确的处理措施应该是怎样的呢?

 

孩子情绪闹到一定程度,脑袋会出现宕机的状态,这时候他的情绪就卡住了(分不清自己要什么)。被卡住的孩子是无法跟他沟通和说理,若大人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一味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讲道理,只会让孩子更加失控。

 

如果你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妨先根据以下六个原则来帮助你学会安抚孩子的情绪:



STEP1

情绪强烈时先不介入处理(顾忌安全、避免宕机)


STEP2

找出引发情绪的来源


STEP3

正确同理心的应用(帮孩子说出他的兴趣,连接行为与情绪)


STEP4

给予情绪发泄的管道及机会


STEP5

教导正确情绪表达的方式(身教的重要)


STEP6

配合行为调整的技巧


比如在街上或人群聚集地发生情绪失控,在此时应把孩子带到角落或较冷清的地方,帮孩子说出他们的情绪:“你现在好生气好生气,可以哭哭没关系,我陪你休息一下,你好点了我们再回去。”前额叶皮质会传送安抚讯号给杏仁核,辅助孩子尽快调整自己。 



“一增强,三削弱”

教你正确扑灭孩子的小火苗


如果你因为孩子还小而忽略对他的情绪管教,那么该醒醒了,只要孩子已经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就有可塑空间帮助他成为一个“冷静的大人”。

 

关于调整孩子行为的技巧,不少家长会运用“增强(奖励)&削弱”机制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做得好就奖励,表现差就惩罚,是这样简单运用的吗?NO!


这当中存在不少BUG(漏洞),家长在实践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跳坑,比如要让孩子冷静,就将他关进小黑屋一整天,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jiangli

奖励



刚要为孩子建立好行为、改善不适切行为时,是适合使用奖励的时机,当孩子出现目标的行为时就要立即的给予反馈,可以让孩子感到被肯定、知道什么是理想行为。


当孩子的目标行为精熟之后,重要的是奖励的消退,例如减少奖励频率、提升目标难度等;也可以从物质奖励逐步改成活动性奖励,例如去公园玩、邀朋友来家里、跟爸妈去游乐园等;或社会性奖励,例如紧紧拥抱、大力称赞、摸摸头、拍拍手等)。


社会性奖赏要有变化,避免「饱足」,毕竟奖励法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起内在行为动机,而非靠奖励维持行为。

 


geli

隔离



“隔离”的意义在于是为了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会冷静,而非独自面对自己已爆发的情绪,不是传统意义的小黑屋,而是规划一个冷静空间(沙发一角、小板凳等),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带孩子来到这里,陪他一起深呼吸、做各式个样的活动让他冷静下来,再好好沟通。


在街上时可以带他去空旷一点的地方,家长陪在旁边,不时问他“你好一点了吗?有冷静一下吗?”可能在他冷静的过程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样持续地去建立孩子调控情绪的能力,慢慢时间就会更少一点,只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


★ 初期练习要在孩子「有点不开心」的时候就来这里,而非情绪大爆发之后才来。

 


boduo

剥夺



事先告知孩子应遵守的约定,不然孩子会一脸茫然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当他做错时立刻移除他喜欢的事物或空间,但要全程陪伴孩子,重述发生的状况,帮孩子把当下的负面情绪用言语命名出来,同理与支持他。

 

重述应遵守的约定,给予孩子再次练习的机会,建立成功经验,肯定孩子的努力。

 


hulue

忽略



其实隔离和忽略是很多家长常用于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手段,但是往往会用错。

 

冷处理的意义在于:给予孩子抒发消化情绪的时间,静静陪伴不回应,也不随之起舞。并非父母完全不理会孩子、带着情绪丢下孩子让他自己想办法、跟孩子冷战完全不说话等。

 

同时需要及时观察孩子情绪的变化,予以相应回应,才能让他下一次的情绪表现变得更好。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