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为什么自闭症孩子都在练感统?

尽管感觉统合治疗并不是美国国家自闭中心发布的已被实证成熟有效的干预方法之一,但几乎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会接受感觉统合的训练,有些认知功能较好的孩子甚至只接受感觉统合的训练,到底为何感觉统合的训练如此受到家长的青睐?
这还得从学习的五大阶段说起:
 
第一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
“具备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是孩子学习的大前提。这种能力虽然有赖于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觉、动觉、嗅觉及味觉等感觉系统的正常运作,但光靠这些仍然不够。因为要传送到刺激到大脑,促使脑部发展的感觉神经通路若不正常,个体仍然无法正确了解外界的事物。例如,视力正常的而视觉神经通路有问题的孩子,虽能看到外界的事物,却无法将所看到的事物正确地传送到脑部。所以有些孩子会把“9”看成“6”或“p”,把“朋友”看成“友朋”等。再者,感觉神经通路应具有选择刺激的能力,也就是有过滤或扩大刺激的能力。例如,在嘈杂的教室里,能专心听老师的讲课,在安静的夜晚,能听到家人蹑手蹑脚回家的脚步声。
 
第二阶段:感觉动作的发展
婴儿刚出生时,手脚只是无意义地乱动,尚无法取物或移动身体。直到3、4个月后,神经反射动作出现,肌肉张力逐渐形成,才慢慢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约6个月后,待神经反射动作成熟,婴儿的手脚就能做有意识的活动,例如:看到玩具会用手去抓等。另一方面,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也逐渐增强,能由爬至坐,最后由站而走。平衡感、韵律感亦逐渐形成,可随着音乐舞动身体,做一些有节奏的活动。唯有在感觉动作成熟后,孩子才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意义的反应,所以感觉动作是学习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三阶段:身体形象的认识
孩子通过感觉动作的发展,虽可对外界的刺激做有意识的反应,但动作要能更加协调灵活,仍有赖于孩子对自己身体形象认识的程度。当孩子认清自己的眼睛、嘴巴、手、脚等位置及功能,并指导加以活用后,再配合已逐渐开始的身体双侧动作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学习新的动作技巧,如穿脱衣服或鞋袜、滑滑梯和荡秋千等。反之,如对自己身体形象认识不足,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无法良好地协调,则行动笨拙,反应迟钝,会经常摔跤或碰伤自己,同时也学不会荡秋千、扣纽扣或拿筷子等动作。
 
第四阶段:知觉运动的形成
孩子通过感觉通路、感觉动作以及对自我身体形象的认识,已获得相当多的经验,累积储存在脑部而形成知觉。因此,孩子不仅可以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会照着别人的指示做事,模仿别人的语句与人对话。同时,也可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记得看过的图片,辨识图画的主题与背景,会玩走迷宫、拼图等益智玩具。反之,孩子如果听知觉未形成,则有语音分辨不清及口齿不清的现象;如果视知觉未形成,则分辨不出相似的图形,不会玩拼图、着色、剪贴等。
 
第五阶段:认知学习的产生
孩子在四五岁时,左、右脑间的信息交流频繁,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发挥功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有判断与推理的能力,会说话两件东西的异同处,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逐渐提升。而且,注意力能集中,运用思考的时间增长,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日渐敏锐,数字概念形成。此外,自我控制能力也逐渐增强,会遵守秩序,与同伴和平相处。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接受课业学习及适应团体生活的能力,可以开始上学,面对人生的挑战了。
 
孩子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障碍,日后多方面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感觉统合是儿童发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能力,这不仅仅是针对需要干预的自闭症儿童,而是所有孩子成长的必备能力。价格昂贵的早教机构,很多都使用了感觉统合的方式方法。很多老师干预计划的基础是“大动作模仿”,如果干预了很长时间还没有明显进展,那也需要考虑一下孩子是否达到学习大动作模仿的能力。此外,在感统的训练中,只着重训练前庭、本觉也是需要更多思考的。尽管前庭觉本体觉触觉是最重要的感觉,但我们仍然需要去关注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尤其是视觉和听觉,这是学习的最开始也是最主要的通道。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