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恩启深度学习营:如何教自闭症孩子服从命令

网络上干预知识铺天盖地,不知如何选择?
家庭干预不会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学了方法不会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恩启重磅新专栏正式起航。


今天起,将刊出精品专栏第1个系列文章:孩子康复的第一步。本系列文章由恩启平台的老朋友周立明老师撰文。

在接下来的2个月里,我们将从:

①指令服从的重要性
②不服从指令的危害
③从行为学原理分析为什么孩子不服从指令
④家长实用的服从行为测评,辅以案例进行分析
⑤对于不服从行为家长实用的干预方法,如何做让孩子服从指令

5个方面,系统解决孩子康复干预第一步的问题!从理论基础开始讲起,配合实操讲解与案例,希望能帮助全国谱系儿童家长、教师与孩子。


周立明,旅美孤独症行为干预专家,Ph.D.,国际认证BCBA-D,恩启特聘研究员,DEEP行为教学中心督导。

拥有24年科研临床经验,曾经接受过世界著名行为分析大师 B.Iwata教授博后督导五年,在ABA核心学术刊物 《应用行为分析学报》上发表科研论文5篇,其中有3篇为第一作者,均被收入BCBA考证教科书《应用行为分析》参考文献目录。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该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学习服从指令,是学习 “怎样学习” 的基础
——“孩子康复的第一步”系列专题01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常常只有几步。”
— 路遥:长篇小说《人生》

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后,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是一条艰难曲折,而且十分漫长的康复之路。康复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也只有几步。这几步一旦走错,将耽误孩子的一生。特别是当孩子刚开始接受治疗,开始学习“怎样学习”,家长开始学习“怎样干预”时,帮助孩子走对第一步,对于孩子的全面康复至关重要。

什么是孤独症谱系孩子走向全面康复的第一步?

让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Tom 和Jeff, 两位三岁左右的男孩,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同时进入一家学校接受早期密集行为干预(Early Intens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EIBI),在开始治疗之前分别做了评估测试。Tom在言语,动作,游戏等各方面得分都比Jeff 高,但是他的服从行为得分很低。Jeff 的各方面技能不如Tom,但是服从得分却很高。

干预进行了12个月,再做复测评估。Tom 的进步并不明显,而Jeff 的技能却全面赶了上来,有不少项目还超过了Tom!

后来者居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Jeff虽然基础差,他上课服从指令,配合老师,每堂课都上得很认真。老师制定的学习计划,他一步步努力,一步步达到目标。学习效率高,康复进步快。

而Tom呢?上课不服从指令,不配合老师,小屁股坐不住,眼睛东张西望,小嘴叽里咕噜,常常发脾气,赖地哭闹。一堂课30 分钟,老师用20分钟干预他的问题行为。个训课上不好,集体课更上不好。一年里换了好几位老师,没有哪一位老师能改变他的不服从行为。课堂教学没有效率,康复因此止步不前。

十二个月的黄金干预时间眨眼而过。一个孩子服从教学指令, 一个孩子不服从教学指令,二者在康复道路上进步的差距立刻拉开!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以服从教学指令为核心的服从行为,是孩子学习“怎样学习”的基础,是接受有效干预的先决条件。教孩子学会服从指令,是孩子走向全面康复的第一步。这一步不走好,康复进程会严重受阻。

为什么服从行为对于孩子的康复教学如此重要?

01
服从教学指令
是任何学习必需的先决条件


从行为分析的角度看,无论是特殊教学还是普通教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学指令对学生行为的控制,服从教学指令是任何学习必需的先决条件。

用我们熟悉的ABA语言来表述,老师的指令是前事刺激A,学生的反应是行为B,老师给予的反馈(增强,消退,或者惩罚)是后效C。最基本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A-B-C从指令控制到行为改变的过程。

通过指令刺激和增强,消退,惩罚等后效来帮助孩子学习,改变孩子行为,这是由后效制约的教学过程,包括了DTT,IT,NET,PRT等训练形式,是谱系儿童早期行为干预的主要方法。

全面康复的目标是孩子通过教学训练,发展完整的行为技能体系,克服谱系障碍带来的各种行为缺陷。孩子需要学习多方面的行为技能,包括:言语行为,粗细动作,游戏技能,社会技能,适应技能,生活技能,学业技能,自我管理等。这些行为技能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需要一项一项地教,一步一步地学。

所有这些技能的教学,有哪一项可以离得开孩子对教学指令的服从?

学生对指令服从得好,老师能够通过科学设计,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教学指令,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学习,改变孩子行为,发展各种技能,克服行为缺陷,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

指令控制的有效性保障了教学干预的有效性。只有在有效的教学指令控制之下,学生才可能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走向康复。学生不服从指令,老师的指令不能控制改变他的行为,教学计划再周全也无法落实,康复课程再密集也没有效率。教学训练没有效率,请问哪来康复进步?

02
对于孤独症谱系孩子来说
服从指令是巨大的挑战


在课堂上表现服从教学指令,孩子不仅要在感知觉反应,言语行为,粗细动作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 “外显行为” (overt behavior) 上紧紧跟随老师的指令走,而且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和肢体不表现干扰行为,管住自己的情绪不发脾气,这是行为的第四个层次,“内蕴行为”(covert behavior)。

要服从教学指令,孩子第一要表现感知觉专注的能力,第二要表现服从执行的能力,第三要表现自我控制的能力。

家长常常会问:感知觉专注和服从执行,这两条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强调自我控制?

行为分析之父B.F.斯金纳曾说:教学过程中的后效制约往往依靠厌恶刺激。VB-MAPP的作者Mark Sundberg对此解释道:任何教学都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从行为与环境变量的功能关系来看,这样的厌恶刺激和强制性规则,在教学训练过程之中必不可少,无法避免。

对大多数普通孩子来说,学习尚且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而对于我们本来就缺乏社交和沟通技能,行为刻板固执,兴趣局限僵化的谱系孩子来说,学习更加具有挑战性。

设身处地为一个3-6岁的孩子想想,离开随心所欲的家,进入教学干预机构,陌生的老师同学,陌生的教学环境,严格的课时,困难的课题,特别是层层深入,越来越难的学习任务,这些都会使得孩子感受拘束,感受困难,压力,甚至焦虑。

这是为什么懂得行为分析的老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 “建立关系”,“增强物配对”,“开发兴趣”,“代币制” 等后效增强策略,增加孩子可能获取正强化的机会。即使如此,还是避免不了要使用肢体辅助,纠错,行为削弱,和某些形式的惩罚手段(例如收回增强物,行为阻挡等)。

孩子要在一堂课30分钟,一天接连5-6堂课的紧张学习中,自始至终地保持感知觉专注,配合服从,她的自我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学习服从教学指令,也就是在学习管住自己的感知觉,言语行为,肢体动作,特别是管住自己的情绪。要把这四个层次的行为自觉地整合起来,在老师连珠炮般的教学指令刺激之下表现出来,没有自我控制是无法做到的。

感知觉专注是学习技能,服从执行是学习技能,自我控制更是重要的学习技能。这三种技能的学习,构成了学习“怎样学习”的基础。对任何孩子来说,这三种技能都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反复学习不断增强才能获得。

普通孩子得天独厚,能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学习,但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普通孩子在服从指令方面表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对于我们的谱系孩子来说,天可怜见,这三个方面的技能本来就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弱项。

03
学习服从教学指令
是一本万利的 “行为投资”


Jeff走对了康复的第一步:他能在课堂上表现出四个层次的服从行为和三个方面的学习技能,走对学习 “怎样学习” 的第一步,也走对谱系核心行为矫正的第一步。

他的进步不仅反映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也反映了指令控制的有效性。而且,他在课堂上表现高频率的服从行为,使得这三种学习技能每天都有机会反复操练获得增强。随着这三种学习技能熟练巩固,学习动机日益增强,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康复进步也必然越来越快。

更为重要的是,以服从教学指令为核心的良好服从行为一经建立巩固,维持泛化,对于Jeff今后接受任何一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训练,包括康复课程,融合教育,生活自理,社区参与,学业进阶,乃至职业发展,都会带来巨大的推力。

这是正向行为产生的“行为复利”,好像存款的利上加利。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服从教学指令,是一本万利的“行为投资”。

04
不服从教学指令
会失去学习“怎样学习”的机会

Tom的不幸在于走不出这第一步:他既缺乏感知觉专注技能,也缺乏服从执行技能,更缺乏自我控制技能。

在老师的教学指令刺激面前,他无法表现感知觉,言语,动作,情绪这四个层次的服从行为,又管不住自己。本来每天的课堂教学是学习这些重要技能的宝贵机会,他又因为频繁表现不服从,与学习机会失之交臂。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服从行为得不到表现,不服从行为就趁机获得增强。整整十二个月,Tom正是因为不服从教学指令而失去了学习“怎样学习”的机会,浪费了干预时间,耽误了康复进程。

负面行为同样产生 “行为复利”:不服从行为日渐增强,结果不仅阻碍康复进程,而且可能使孩子走向与康复目标背道而驰的方向。


综上所述,学习教学指令服从,实现教学指令控制,是学习“怎样学习”的基础,是接受有效干预的关键,是孩子走向全面康复的第一步。

康复的道路艰难漫长,孩子的这第一步千万不能走错。

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对教学指令服从的状况,或者注意到孩子在指令服从方面有缺陷,或者评估测试显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服从指令,那么干预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学习服从教学指令。不建立指令服从,教学指令不能有效地控制孩子行为,教学计划与干预目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遇到过不少谱系孩子家长,他们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有的家长压根反对对孩子的不服从行为进行干预。

他们的批评是:即使是谱系孩子,也要允许有自己的个性,不必强调指令服从。ABA的服从训练会把孩子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机器人”。国内甚至还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专家”,说什么“大龄孤独症孩子表现的刻板行为,就是因为早期接受ABA 训练所造成的”。

有的家长急于开展其他方面技能的训练,也认为不必早早对孩子的不服从行为进行干预。他们的理由是:孩子不服从,因为他年龄小,各方面技能缺乏,心智不成熟。随着技能完善,年龄增长,将来自然会慢慢服从起来。

这样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

下一期“孩子康复的第一步”系列专题的第2篇——从不服从指令到不服从规则,我们跟着周老师一起,继续探索孩子的成长之路。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是否对“服从指令”有了全新的认识?又留存了哪些疑惑呢?



营内成长计划

成长,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与其苦苦搜寻真相,不如找个专家给你解答!

成长计划一: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疑问或实操过程
1、点赞数最多的留言将得到专家的解答或点评
2、专家将在剩余评论中随机挑选一个进行解答或点评

截止时间:每篇系列文章发出后48小时

成长计划二:

每篇文章后,家长可以扫码写下自己的干预心得或上传干预笔记。

在每个系列结束后,我们将对优秀内容进行展示,并发起投票,参与者有机会得到专家一对一交流的机会以及大咖线上课程。

成长,就从今天开始!


参考文献

1. Stephenson, K. M., and  Hanley, G. P. (2010)PRESCHOOLERS' COMPLIANCE WITH SIMPLE INSTRUCTIONS: A DESCRIPTIVE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J Appl Behav Anal. 2010 Summer; 43(2): 229–247.
2. Bare, A.M., Rowbury, T., & Bare, D.M., (1973).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control over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deviant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6, 289-298.
3. Baer, R. A., & Detrich, R. (1990). Tacting and manding in correspondence training: Effects of child selection of verbalization. J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 54, 23-30.
4. Baron, A., & Galizio, M. (1983). Instructional control of human operant behavior. Psychology Record, 33, 495-520.
5. Bijou, S.  (1995).   Behavior Analysis of Child Development, Context Press.
6. Bijou, S. (1984). Parent training: Actualizing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In R. Dangel & R. Polster’s (Eds.), Parent Training: Foundation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Gilford Press.
7. Catania, A. C., Matthews, B. A., & Shimoff, E. (1982). Instructed versus shaped human verbal behavior: Interactions with nonverbal responding. J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 38. 233-248.
8. Christensen, D. L. , et al. (2016).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4-year-old children in the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 Pediatrics, 37, 1-8.
9. Hartley, S. L., Sikora, D. M., & McCoy, R. (2008).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maladaptive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tic Disorder.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52, 819-829.
10.Hayes, S. edit.  Rule Govern Behavior.  (1989). Plenum Press.
11. Lovaas, O. I. (1961). Interaction between verbal and nonverbal behavior. Child Development, 32, 329-336.
12. Lovaas, O. I. (1993). The development of a treatment-research project for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and auti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6, 617-630.
13. Robert Schramm & Megan Miller  (2014).  The Seven Steps to Earning Instructional Control, Pro ABA Press.
14. Terrel L. Templeman, Ph.D.  (2012) The Parent Child Coercive Cycle.  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is based upon basic principles of reinforcement and research conducted by Gerald Patterson and his colleagues at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 and Oregon Social Learning Center)
15. Wayne W. Fisher, Felber, J. M. , et al. (2019). Treatment of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52, 1-20.
16. Whitman, T. L., Zakaras, M., and Chardos, S. (1971). Effects of reinforcement and guidance procedures on instruction-following behavior of severely retarded childre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1971, 4, 283-290.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