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为什么明明相爱的自闭症患者家庭,想要靠近却那么难?

婚姻如饮水,冷暖自知,只是当孩子诊断后,两个人的感情再生波澜,日子似乎更难过一点。


今天分享的内容,大概就是现实婚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也许没有那么多狗血的剧情,却依然躲不过相处中的瓶颈。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林美瑗


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常务理事


爱人我们怎么了?

 

文|林美瑗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配偶是一个人身分的底牌,一个人无论外表怎么样修饰或隐藏,一旦看到他的另一半,对于他这个人的全貌就拼图完成了”。


你是否同意此说?答案可能多元,但我却受到震撼。


前几天我的演讲又谈到"家庭支持"的义涵和重要性,我分享了我们有身心障碍者的幸福家庭和忧愁家庭之间,重大差异关键点是夫妻关系。以下我分享几个案例,这是一幅幅家庭图像中的几个缩影。


"当夫妻情份已经掉入冰点"


小戚是一位女律师,原本前途看好,夫婿是计算机工程师,这样的结合可能是人们称羡的白领家庭。当儿子二岁半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她辞掉律师工作,改去高校教书,一周只需要去两个半天的工作,以方便有更多的时间带儿子做康复。


小戚的"爱人"是木讷不擅人际互动的人,他们都是"北漂"到北京的菁英,可是因为孩子让他们越来越无颜回老家。由于小戚十分积极给孩子做康复,无形中冷落了爱人,所以有时丈夫会有无明的火气发飙,两人对孩子疗育目标和想法不一致,所以三年来口角冲突越来越多。


去年,小戚的公婆相继过世,她的爱人在悲伤之下,出现更严重的"夫妻冷漠症",起先小戚不以为意,以为是丈夫的悲伤期:可是这半年来夫妻已经到达同居一室却形同陌路的地步。孩子白天和妈妈相处尚称平和,可是一到傍晚知道爸爸要回来了,孩子就开始不安,一旦小戚的丈夫回家情绪不好时,不是冷言相向就是对着孩子大声音吼叫,好像故意发泄不快情绪似的,他说:“宁可丈夫像陌生人不闻不问,也不愿意他这样粗暴方式对待我们母子”,这让小戚非常痛苦和愤怒。


小戚知道我再次来到北京授课,专程跑来听讲,争取下课休息时间和我谈他的苦涩处境,他跟我说这样的日子他快过不下去了,到底继续下去还是要结束?我专注倾听着,只能不舍地拍拍他的手、沉重的点点头,跟小戚说:你回去好好再想,做个分析,再决定是否要离婚?即便想离婚也要做个“文明的离婚”,小戚黯然的离去,我只能默默的祝福和伤感。


亲爱的,你怎能让我孤枕到天亮?


小兰是一个好强又独立个性的女人,丈夫是在三个姐姐从小忌妒和疼爱下长大的男人。婆婆是个坚强又强势的客家女子,在公公未过世以前,这个家是婆婆一手掌控。小兰的好强性格和婆婆类似,小兰进门后形成“一个厨房站两个女人”,小兰的丈夫总是默默地闪一边去,不介入两个女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一年后,小兰生了一对双胞胎,两个小孙子让这个家又热闹起来,可是好景不常,孩子两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从此这个家又陷入冰库似的氛围。小兰想亲自教养孩子,可是丈夫外出挣钱能力不强,也无法在家带孩子,所以小兰继续工作成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婆婆只好扛起养育两位孙子的责任。


那天小兰刻意请假来听我的家长沙龙,当我讲到有些夫妻的关系像似“丧偶似家庭”时,狠狠的撞击了她的心房,课后她留下来希望我能听她讲讲这种丧偶式婚姻的怨恨。


“我和丈夫已经分房十来年了,我们真的像陌生人,可是我每次看到他就有气,他的一举一动经常触怒我,我都好想对他咆啸!”小兰高声的讲着,感受到她内心的激动。


“为什么要这样?明明有老公却分房睡,也不好好相处?”我问。


“他就似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不论是养育孩子或是在家里的地位,就是一副缩头乌龟”小兰毫不留情的指控。


“许多时候一个男人活在众多强势女人堆中,他只好默不作声以求自保”我提醒她。


“可是…他一点主张也没有,我要上班挣钱,他只能干个小活,又无法帮我婆婆甚么忙,又常受到他三个姐姐的指东挥西影响:两个孩子都十一岁了,他也不会带他们出去玩,两个孩子好像没爸爸似的。”


“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原生家庭让他的性格使然?还是他的天生个性让他阳光不起来?还是你给他的信心支持不够?还是你根本不想和他做夫妻了?还是…?”我盯着小兰看,这样询问她。


她沉思了几十秒后,缓缓的说:“我也有责任。”


“什么责任?你发现甚么?”我很期待的问。


“我对他真的太凶了,而且,在我婆婆面前对他没有留情面。”


“既然你都觉察到了,也承认为了孩子你离不了婚,因为婆婆承担了所有的养育责任,那你为何把丈夫远远的推开?把一个家搞得像冰库?长夜漫漫又让两颗孤单的心狠狠地画开界线?”我冷静的说。


有好几分钟,我们对视着,她委屈地一直流泪,好像要把这十来年长夜孤枕的暗色时光晕开。


临别时,我拍拍小兰的肩膀说:“回家吧,回去第一件事是主动开始给老公表扬或抱抱,他不主动,妳就主动,夫妻间不要计较谁多谁少?谁主动谁被动,两个人一起爱孩子总比一个人关爱强,你说是不是?”


看着小兰抹着泪,似乎有决心的样子走远的背影,我长长的嘘一口气:今天女主角是小兰,更多时候来跟我述苦的人,指控的是爸爸们的冷落与无情。


“老公,给我二胎。”


上周深圳的【四叶草年会】结束后,几位家长陪我步出会场,他们仍围着我询问一些亲子问题。然而其中一位先生他默默陪着我走,我关心的问他家庭关系好不好?


他回答我:“老婆向我要二胎,但是我不要,因为,好不容易孩子六岁能上小学了,我带他四、五年了,也该还我一个正常男人该有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样子”。


由于平行走着,从平述的语气里我没法看到他的表情。但是我感受到他的情绪,于是我问:“你不想再当超级奶爸?你要摆脱红公鸡的角色,想要有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尊严?”


他肯定的说:是的。


我问:“为了生二胎你们经常矛盾吗?也为此冲突吗?”


他嗯嗯的猛点头。


“请问你太太是否有安全感的问题?她是否想用孩子绑住你?好让她自己能安心的去上班?”因为这是男主内女主外的例子。


“是的,经你这么一点拨我顿时觉得明朗起来,以前我都跟她解说我不想再窝在家里当奶爸,我不想让岳父岳母觉得我窝囊,我也有能力出去赚钱和拥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是一旦我们要了二胎,我很清楚知道,孩子一定还是会由我带,因为老大是我一手带大,老二如果还要我带,那我真的就没完没了了,我不想这样。”


“如果你老婆很坚决要老二呢?…(他不以为然也不吭声)其实,我觉得你太太或许不是真的那么想要二胎,而是她真的很想你就在家里陪着孩子,等着她下班那份安全感和稳定。你觉得呢?”


“是的,她是这样说过…”。


“如果你从现在起每个想要的工作或规划,都邀请老婆参与,让他很清楚你的想法和期待,你们之间的规划是透明的,你想老婆会不会就有安全感和支持你?”我这样询问着。


“嗯,这样或许是一个解套,我会试试看,谢谢你的提醒”。


他们几位送我上了出租车,挥别了几位可爱又认真的家长们。



这三年来,我经常提到我们身心障碍者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子互动和夫妻关系:家庭,是人一生中最紧密也最纠结的关系之一。我们从事特教、社福和康复专业工作的人,更是发现家庭在我们从事儿童干预策略中,非常影响稳定性和成效的因素。


有文献证实早期干预成效的三项预期因子之一是"家长的亲职能力",家庭的动力又是支撑亲职效能的要素,那婚姻关系又是幸福与否的动力来源。所以,追根就底看来,夫妻关系是否和谐,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也影响儿童早期干预成效,或一个身心障碍者终生的安适。


"一个男人和女人的结合,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应该叫「婚姻」",这是华人婚姻咨商大咖李维榕老师常说的话。我也经常引用在演讲和文章中,提醒我们的身心障碍孩子的父母,孩子的早期干预固然重要,但是夫妻关系更不可轻忽,家庭成员的系統不要错置了。


常言道“相爱容易,相处难。倘若又碰上家中有一位身心障碍的孩子或有特殊需求的娃儿,那么“相处难”更是一项考验了:有些夫妻在悲伤后更加紧密相挺,有些夫妻顿时掉入冷宫,家庭成为暗无天日的牢房。


有人说“不吵不闹不是夫妻”,哪家口子不是欢喜冤家?


家,这个千古难解的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然而,家也是每个人最能安心和最盼望的避风港。


寻寻觅觅一个家,家就在你身上,家人就在你身旁,舍弃这看得到摸得着的家人,何处再觅家?祝福所有的欢喜冤家有个酸酸甜甜、甜中带涩的家。



来源:微信公众号“喜安人文”(ID:xarw365),已获得授权。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