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北京学前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融合之路是否就此打开?


我们强调抓住孩子的“黄金干预期”,坚持在机构、家庭中为孩子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就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也能够有机会接受融合教育,融入社会。为此,特殊儿童的家长、老师,都在与孩子们共同努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多的普通幼儿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融合教育,不仅能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接纳的环境,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更可以从小就培养他们接纳不同的能力,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世界。“融合”不仅仅是为了特殊儿童,“融合”让每一个孩子受益



为了促进普通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相互了解,增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师资培养进程,提升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2018年11月23日,由北京学前教育协会主办,北京学前教育协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北京市海淀区睿智全纳教育康复中心及现代艺术幼儿园协办的“2108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高峰论坛——融合教育,未来之路”在北京蓝调庄园盛大开幕。


会上,北京市现代艺术幼儿园赵琦园长宣布:北京学前教育协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这是国内首个学前教育协会融合教育委员会。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包括自闭症在内的特殊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接受系统、科学的融合教育有了更多可能。在未来,关于融合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也会更多、更广。


24日,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功召开2018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高峰论坛——融合教育,未来之路专题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6所高校的专家,100多所幼儿园的园长及教师,20多所康复机构负责人及特殊教师等,200余人参加此次融合教育论坛。这么多的专家、教师的参与,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之路,也给更多的孩子及家长带来希望。


北京学前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代艺术幼儿园赵琦园长致辞


本次会议特邀4位嘉宾,对于融合教育当前的发展与实践,做了相关分享。


学前融合,路在何方


刘艳红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

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世界各地的融合教育,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至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给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启示,发展融合教育是大势所趋。家长应该知道:从相关法律条文中可以看到:普通幼儿园不仅应当接收特殊幼儿,而且应当采取相关的融合保教措施。


在北京,3-6岁的特殊儿童中,有42.3%都得不到妥善安置。安置在普通教育机构的,仅有31.6%。而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2017-2020年的北京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学前三年基本教育康复服务应覆盖北京市所有3-6岁特殊儿童。


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WHO,2001)来认识什么是特殊儿童。


特殊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天然有接受教育的能力,我们倡导的是:能力在使用的过程中提高。特殊儿童的身体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通过科学的引导,适时适当的教育,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能力,让更多有障碍的孩子回归社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自理自立能力,是儿童学习独立生存过程中最基本的技能。通过教康结合,家校合作,巡回指导等方式,为特殊孩子提供各种支持策略,帮助有障碍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并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以及规律的作息,以更好的实现融合教育。


与特殊需要儿童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林美瑗 老师

台湾早疗协会创会秘书长


真诚态度和沟通技巧是融合教育的基石。


在沟通的故事中,有两位特别的奶奶,在这里也有很多人知道他们。


森友奶奶把患有中重度自闭症的孙子森友,送到普通幼儿园,直到日前顺利初中毕业。(☞点击了解森友和奶奶的故事:自闭症男孩被三所学校拒绝,却在这里初中毕业……)学校里的师生都认识森友奶奶,他们像朋友一样,一路陪伴森友成长。雨航三岁开始接受早期干预,现在在普通小学读四年级。雨航奶奶从不敢和学校要求什么,她觉得有学校收孩子已经很好了。她用蜗牛走路的精神,感动师生。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普通学校的老师与特殊儿童的家长,在沟通的过程中都有需要注意与学习的地方。在融合班里,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担心:孩子被当做空气、眼中钉,没有同学喜欢他,孩子会不喜欢去上学。森友奶奶、雨航奶奶和许许多多的家长,他们在融合班里,会耐心安抚自己的孩子,陪同孩子上课的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作业,会协助老师开展工作,也会主动去关心老师。


老师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担心:我要如何让孩子跟上课业?孩子多动、情绪问题攻击问题怎么解决?孩子不知道危险,受伤了又要怎么办?其实,缺乏应对特殊儿童经验的普通教师,也非常的不安,所以在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中,我们都要做到:


▲知我心、明你意~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避免批评和教导口气;

▲最好的建议是“当一面镜子”让对方恍然大悟;

▲孩子是家长的,行为的改变必须是共同决议;

▲合理和是适时给予赞美。



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调整与教学策略

汪立琼 主任

北京市海淀区睿智全纳教育康复中心教学主任

BCaBA 十多年融合教育一线工作经验


相对于为孩子们提供同样支持的平等的教育,我们更倡导,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支持,让他们接受公平的教育。融合教育是一种方向,要解决的是:儿童的归属感:权利与尊严;儿童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儿童的有效学习:过常态生活。


国际学前融合教育的评价,遵循3个标准:

▲可接近性:确保特殊幼儿自由使用教学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各种设施和活动,而非因其特殊性而处处受限;

▲参与度:提供个别化的指导,以确保特殊幼儿有意义地参与游戏和活动,而非游离的状态;

▲支持性:构建从教师到家长的完整支持体系以确保不同利益者间高效合作,而非教育主体间的责任模糊。


对于特殊幼儿,幼儿园的活动需要进行调整:目标降低、活动简化、材料调整。


除了调整活动之外,幼儿园的环境也可以做适当调整。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视觉时间表环创分区任务的视觉提示等给予特殊幼儿以支持。(☞点击查看如何调整视觉提示


在幼儿园,老师也需要了解一些教育方法,来帮助特殊幼儿。例如:应用行为分析、社交故事、同伴介入等。


做好ABC,问题行为不见了

彭莎莎 BCaBA

北京市海淀区睿智全纳教育康复中心科研主任


幼儿的一些行为,之所以被视作问题行为,大多数都因为这一行为发生的频次和程度上出现了问题。我们在关注行为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年龄、文化价值观与生理年龄。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融合老师们可以采用行为主义对特殊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每一个行为的发生,我们都可以用ABC模式来进行分析。


不同功能的问题行为,有不同的应对策略。老师们在干预之前应该分清楚这一行为有哪些功能:是为了引起关注?或是为了逃避任务?是为了获得实物?还仅仅是因为有自我刺激的需求?


老师们可以去教孩子正确提要求的技能,同时可以使用行为契约,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多分析一些案例,配合视觉提示,教导特殊幼儿也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机会在幼儿园、在生活的环境中接触融合教育,习惯这种氛围,那么,对他们日后走进校园、甚至走入社会都有积极的作用。


学前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特别聘请了在教育、康复、医学方面的教授作为委员会的专家。


恩启特教平台总裁王伟受邀出席,并受聘为北京学前教育协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特聘委员。




未来,除了学前教育,希望还有义务教育阶段、职业教育等,一起参与到融合的大军中来,让特殊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得到支持,形成一套融合系统,一起帮助特殊孩子走进更广阔的天地。


如果我们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努力,不断给予他们支持,孩子们的命运或许就此开始改变!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