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自闭症儿子在学校饱受欺凌,却依然教会了我懂得感恩”


前几天,琳子妈妈给我讲了一个令人泪目的小故事:


最近半年时间,琳子一直在学习发“L”音。这个过程自然不可能是顺利的,琳子妈妈的耐心也逐渐被消磨殆尽。


一天晚上,琳子妈妈耗费了2个多小时,还是没有太大进展。反复教学的她舌头酸了,喉咙哑了,失去耐心的她甚至把琳子逼迫的哇哇大哭,拒绝继续学习。


琳子妈妈气急败坏,抓过孩子一巴掌拍到了他屁股上吼到“笨蛋”,随之后悔的她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琳子看妈妈这样,惊慌失措的抱着妈妈哭道:“妈妈不哭,我是笨蛋,我是笨蛋……”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要强的,谁愿意承认自己是笨蛋呢。不过是因为爱,不想看到妈妈流泪生气罢了。

教育是双向的,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孩子也在努力,我们爱孩子,孩子也在回馈我们。同样的,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从孩子那里汲取养分。

有这样一位妈妈,在养育自闭症儿子的过程中,她学会了宽容、坚持、放手、感恩。

她说:“其实,所有为人父母者,都曾因为儿女问题而暗自心碎落泪、辗转反侧,只是我们遭遇到教养困境的时间更早,也更频繁。可是,若不是因为与特殊孩子同行,我们的人生道路将单调平顺,没有机会走上崎岖蜿蜒的小径,看到更为壮阔丰富的风景。因此,我们如何能不感谢孩子带给我们的反省?又如何能不感谢上天给我们的特别祝福?”


1.宽容

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第一课是宽容,宽容他,放宽对“正常”的定义。

我们的孩子常被视为“不正常”。可是,什么又是“正常”?是统计学上的“中数”还是“平均数”?还是只因为大多数人如此,就把少数不一样的人排除在外?

喜欢玩开关、把整张地图记在脑中、对公交车路线如数家珍、难以理解抽象概念、不识人情世故……这竟是“不正常”?我们到底是要让孩子“做自己”,还是要强迫他迁就社会“和别人一样”?这样的两难,常令我们挣扎不已。在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一样,都渴望得到社会的接纳与体谅。

曾经为了安排孩子就学而处处碰壁,过了两三个月,才有一位宽宏大量的小学校长主动伸出援手,接纳他入学。

我说:“我们的孩子有一点自闭倾向……”
校长反问:“我们不都有些时候很自闭?”

“他有时会很情绪化... ...”
“哪个人会没有情绪化的时候呢?”

就这么三言两语,让我们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如果“正常人”也非十全十美,我们又何必强求孩子处处符合社会期待?

更何况,每个人都有个性,把孩子的特殊之处都归诸于自闭症,恐怕不太公平。儿子有些个性,似乎来自吹毛求疵的处女座的本色;有些部分,则可能是父母亲的遗传。他很完美主义,一切要求井井有条,经常东想西想难以成眠,这些都有父亲的影子。至于敏感固执、自我中心、不擅社交、缺乏安全感、容易负面思考……又岂非出自母亲真传?

他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的缺点。每当我苦劝儿子要“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为小事抓狂”时,都有些心虚,因为我也经常陷入类似的状况。

如果能接受孩子的特殊性,并顺应他的特质引导学习,因势利导,孩子还是能够发挥很大的潜力。


2.坚持

儿子又给我上了一堂叫坚持的课。

虽然我们不断向外界说明他的特殊性,恳求更多的谅解与包容,自己却也很明白:要让孩子能被社会接受,还是必须教导他遵循一定的规范,不能为他找太多借口。

他必须学会分辨:哪些行为会伤害自己(如走到公园水池里抓鱼),哪些行为会伤害别人(如从楼上丢球),只有不会伤人、伤己的事情,才可以做。

他也必须学会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吃饭、穿衣、洗澡、骑脚踏车、收拾书包、走路上下学、自己写功课……如果忘了带作业或文具到学校,必须自己面对老师的责备,家长不会帮他送东西到学校去。

他也要学会做简单的家事:扫地、洗碗、倒垃圾、折衣服、买东西……以培养家庭责任感。即使刚开始打破好几个碗,有时赶不上垃圾车,衣服折得歪七扭八……但是大人只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让他练习,他会做得很好。

的确,我们的孩子有独特的思考逻辑,做事有点笨手笨脚,不容易受教。当我们的坚持碰上孩子的坚持,往往是一场漫长的意志对决。以上每一件事,大概都要以一对一的方式,教上十几二十遍。

可是,不管过程如何痛苦,孩子最后一一学会了。而且,由于他温和的本性和对常规的执着,和他一样的孩子更能自动自发(如:做家事、写作业、不逃课)。

有时我会自疑:我究竟是站在他那边,和他一起对抗社会的歧视;还是站在社会那一边,对他做种种要求?

一位家长曾说:“永远不要放弃孩子,要不断给他目标,相信他可以做到。”因此,每一回他达到目标之后,我往往不以此为满足,又会设定新的目标;而他也非常努力地自我鞭策,希望能符合妈妈的期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他的能力日益增强,但是自信心却反而日益薄弱,因为大人似乎永远觉得他有所不足。

我曾因为他考得不好而取消原定的慰劳大餐,使他伤心欲绝,事后自己深感懊悔。“我给他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从此以后,凡是他去应考,我一定说:“尽力就好”,让他带着微笑安心出门。毕竟,他能明了价值上的“是非”,已经让我们无比欣慰;至于学业、事业上的“成败”,我们必须看开。


3.放手

儿子教会我放手,你要不要试?

所以,我们最终还是得放手,尊重他的特质,让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顺着自己的本性,自由探索。

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年级,儿子有辉煌的“迷路记录”。凡是人潮汹涌的地方,他常常一转眼就看不见人。有一回在火车站,我抱着妹妹搭电扶梯,他则三步并做两步从楼梯上往月台跑。等我到了月台,他却不见人影,而一班火车正要开动,另一班已离开月台,不知他到底在哪一班火车上……

另一回,他心血来潮,决定放学后自己徒步一个半小时,在大太阳下走二、三公里去办公室找爸爸。老公到学校接他,扑了一个空,又气又急,几乎要报警。

其实,空间概念超强的他何尝真正“迷路”?他很清楚他在哪里,只是大人找不到他而已。


4.感恩

任何人要在这个世界活下去,都必须仰赖众人的善意支持。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善良、柔弱如一株树苗,若不是许多人的好心护持,他们很容易被匆促的脚步无情踩踏。

从小到大,孩子对交友的渴望,让他吃尽苦头。由于拙于言辞、兴趣狭窄、话题重复,同学难以和他聊得开心。班上同学依照成绩高低形成不同的小圈子,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不屑与他为伍,成绩不好而自暴自弃的学生,则把他当作好欺负的受气包,会骂他脑残,向他借钱,要他跑腿。而他几乎毫无招架之力,甚至会刻意委屈求全,以保住这几个“朋友”。

他开始对异性有恋慕之意,而身边的同学也总爱起哄、要他招出心仪对象是谁;但只要他露出口风,那些女孩子就深感受辱,不是自此对他不理不睬、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长期的压力与屈辱,使他开始有忧郁倾向,一方面提高自我要求,另一方面却不断自我怀疑……

到目前为止,和他最投缘的好朋友,也是一位特殊的孩子,与他一样天真无邪、毫无心机。

尽管如此,孩子一路走来,他所得到的善意照顾还是远比敌意对待要来得多。虽然挫折不断,但是靠着许许多多人的爱心所构筑成的巨大安全网,他才能平安长大。对于这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家人的接纳。老公一直与我并肩奋斗,夫妻同心协力,才能共同面对这个巨大的挑战。奶奶和外婆不嫌弃这个憨孙,因为儿子常去探访她们,使她们倍感窝心。此外,大姨总是给他大大的拥抱,大姑姑愿意倾听他讲心事,大姑父常带他去兜风,而叔叔总是请他喝可乐、吃炸鸡,令他不亦乐乎。有身边家人的肯定,他才能踏出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我也要感谢许许多多我无缘相识的陌生人。一位善心人士,在孩子临时凑不齐公车票钱时,慷慨借他五元,让他可以搭车回家;还有一位退休的先生,和他在山上偶然相遇,一路陪他走完山路,并勉励他要建立开阔视野、与人培养感情。

孩子受到那么多人的关爱、照顾,我们怎能不感谢?

所以,我又为孩子设定了新的学习目标:一有机会就要多做好事,帮助别人,回报社会。同样地,这不仅是孩子的功课,也是父母的功课。

现在社会的康复训练资源分布不均,如果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父母在抚养这样的孩子时,无力感更是深重。我们希望以过来人的角度支持自闭症孩子,也为他们的父母加油打气,并提醒大家:只有爱心与善意构筑的社会安全网,才能让在高空中走钢索的自闭症家庭,勇敢地走下去!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