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懂的力量,比爱更强大

每个人都遇到过,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对你的人生多加干涉的人。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全家人都告诉你填财经类专业,就业前景更好,即使你对写东西更感兴趣;爸妈不想你一个女孩子单独在陌生的城市闯荡,要你辞掉工作回家乡来;大姨看你快30了还没结婚,一次次的帮你介绍相亲对象。

你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但这份没问过我们的意愿,强加而来的“为你好”,却变成了无形的负担。甚至有多少家庭矛盾,都因此而生?

每次有人对我说“我是为你好”的时候,我都想给他们讲讲下面这个故事。

1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曾经在特殊教育学校做了3个月的志愿者。我面对的,是一群患有自闭症的孩子。

我们这群志愿者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更多的陪伴,并且配合老师带他们上课。但没想到,志愿活动的第一天,我就出了错。

当天去的7、8个志愿者,每人“分”到了一个孩子,我分到的孩子叫浩浩,是个7岁左右的小男孩。

第一堂是美术课,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教他们画画。说是画画,其实就是简单地勾勒几个图形而已。但浩浩却把横线画成了波浪线,竖线画成了斜线,一个矩形愣是被他画成了四不像。

当时是我第一次和自闭症的孩子接触,从报名志愿者时就燃起的一腔热血,似乎终于有了发挥的地方,我特别想能真的帮到他们。

我开始不厌其烦地在浩浩走神的时候提醒他专心,在他把线画得歪歪扭扭的时候,一次次地告诉他还没画对,甚至手把手地教他。在之后的广播体操课上也同样,浩浩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想要蹲下去,我又一边哄他,一边想要把他拉起来,让他跟上老师。

但在我和他的一次次“交锋”里,他却变得越来越烦躁,甚至开始胡乱挥舞起自己的小拳头。

老师把我和浩浩分开了。我觉得有点委屈,我明明是好意,想要帮他的。

但老师却这么跟我说:“你不能按照自己想的方法来对他,你得观察他到底想要什么。浩浩的注意力和耐心都要差一点,他必须学一会儿,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专心。”

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在以一种“我为你好”,或者“这样才是对的”的心态去对待浩浩。可是我从来没想过他是不是想要接受我的这种好意。

不仅是我和浩浩之间,“为你好”似乎是咱们中国人的一种通病。在这3个字之下,常常伴随着一种高压的爱,它的潜台词是,因为我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填大学志愿、交朋友,甚至结婚等等事情上,这3个字你肯定没少听。

说出这句话的人,往往是站在自己“过来人”的立场去评判对方,却很少考虑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我们有什么权利去左右他人的人生呢?

《庄子》里有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站在自己角度上的“为他好”,对他们真的是好吗?

不“懂”的爱,越浓烈,越伤人。

2

真正“为你好”的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在特殊教育学校,我还见到了一对新来不久的父母。他们的儿子小辉和浩浩差不多大,但小辉比浩浩更暴躁,更不会和身边的人相处。

最难过的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父母。”小辉的爸妈就是这样。他们刚带小辉来的时候,很努力地想让小辉跟上老师训练,但治疗自闭症的过程实在太漫长了,总看不到孩子的变化,让他们心力交瘁,几次下来,他们的脸上都是显而易见的迷茫和心灰。

但在和老师聊过几次之后,小辉爸爸开始变了。他明显耐心了很多,对于小辉的一些常人没办法理解的脾气,他不再是单纯的哄,而是开始寻找会让小辉变得暴躁的原因。每次小辉发脾气,他都会用心观察在这之前发生过什么。训练时间太长?午睡没有睡够?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甚至他还会掏出手机一条一条认真的记下来。

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小辉爸爸居然已经神奇地可以读懂小辉的一些需求。在我们眼里,是小辉又开始发脾气了,但他爸爸居然能看出来,小辉这是累了还是渴了。有了爸爸理解的小辉,脾气明显变好了很多。

不仅如此,他爸爸还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小辉平复情绪、集中注意力。小辉爸爸发现,小辉对某一类节奏感很强的音乐特别感兴趣,每次只要开始放音乐,小辉就能很快安静下来。

而他爸爸,就利用小辉的这个特点,慢慢引导小辉去完成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训练。

我们几个志愿者都很惊讶,小辉刚来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安安静静的待在教室里超过5分钟,但现在,他却成为了进步最快的孩子。

这件事看起来很神奇,但其实小辉爸爸,只是在爱孩子之前,先做到了懂孩子。他真正用心去了解了小辉,在知道小辉真正想要什么之后,再去帮助小辉,明显事半功倍。

这才应该是我们爱孩子的正确方式。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为你好”的名义去指导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想做什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分歧,大多都是因为“不懂”,所以才觉得对方“不可理喻”。

懂,其实比爱要更重要,因为只有懂,你才能找到爱他的正确方式。

3

懂的力量有多强大呢?

这个微电影的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微电影的主角马老师,是一家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他在这里,已经5年多了。

但马老师的姥姥比他和自闭症孩子相处的时间,还更久。

马老师的舅舅,也患有自闭症。姥姥几十年如一日的陪在舅舅身边,教他算账、教他买菜。姥姥最常对舅舅说的一句话是:

它(钱)再旧再破,都不影响它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也一样,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所以你不要害怕。

因为懂舅舅的境况、舅舅的害怕,姥姥更能理解舅舅的脾气和个性。作为自闭症孩子家长,她很难,但舅舅要面对的,又何尝简单呢?因为理解,所以更能坚持。姥姥几十年如一日教舅舅生活的能力,这种坚持几乎创造了奇迹。

因为懂他,所以更爱他;因为懂他,所以更知道怎样爱他。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