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之光Yo0106
2017年12月11日 20:03 4844
阅读这篇文章前,请先阅读回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辅助是在SD(指令或者其他)之后提供,帮助孩子正确的回应
辅助是为了让孩子及时作出正确的回应,老师可以用辅助来帮助孩子完成任务。
同时,辅助也要逐渐撤销,让孩子能够独立完成。
每一个教学任务我们都根据教学需要挑选3~4个辅助方式,然后根据辅助分层逐渐撤销辅助。
辅助的方式和分层
操作型任务辅助分层:
手把手→肢体辅助→示范 →手势辅助→ 视觉辅助 →位置辅助 →语言辅助→独立完成
以教刷牙为例:抓着孩子的手刷牙(手把手辅助)
推孩子的手拿牙刷(肢体辅助)
妈妈拿牙刷刷牙:看,我在刷牙 (示范)
做一个刷牙的手势 (手势辅助)
展示一张刷牙的图片(视觉辅助)
把牙刷放到靠近孩子的地方(位置辅助)
妈妈说:“拿牙刷”“挤牙膏”“放到嘴巴”(语言提示)
言语发音任务辅助分层:
手法辅助→ 触觉辅助→仿说→嘴型提示→视觉提示→(情景描述提示)→自主表达
其中手法辅助,触觉辅助多用于发音障碍,情景描述提示多用于自发表达
以“我要”为例: 用手辅助孩子圆唇,说“我”(手法辅助)
用手指碰一下孩子的下巴,提示孩子,嘴巴打开说“要”(触觉辅助)
老师说“我要”孩子跟着说“我要”(仿说)
老师做“我要”的嘴型,孩子说我“我要”(嘴型辅助)
老师提供一张“我要”的动作图片或者做“我要”的动作(视觉辅助)
当你想要时你可以说? (情景描述提示)
在教授孩子新技能时怎样确定孩子的辅助等级以及辅助方式?
一般在教授新技能,不知道孩子处于哪个提示级别时,我们一般会马上采用第一级别的辅助(这样孩子就不会形成每次都等你辅助他的习惯),然后逐渐降低辅助等级,直至褪去。在挑选辅助方式时,我们一般会优先考虑孩子的需要,课程需要,教学上方便操作的辅助方式。
辅助消退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