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ABA回合式训练之“泛化”经验分享(四)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先阅读之前的系列文章


什么叫泛化

泛化指的是孩子可以把学习到的技能灵活的在生活中运用。

例如:孩子口渴了可以跟老师提要求说“喝水”,也可以在在家里跟家人提要求说“喝水”,也可以在其他地方跟其他人提要求说“喝水”


泛化包括以下方面

1.不同的人:老师,父母,其他照看者等

2.不同的时间:上课时,下课时, 白天,晚上等

3.不同的地点:课室、家、公园等户外场地

4.不同的SD:真实的苹果可以命名,卡通的苹果也可命名

5.不同的回应:当给出一个指令“画一个蛋糕”,能根据不同的心情,情景画不一样的蛋糕

泛化的过程其实是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回合式训练,泛化练习相对于回合性训练,根据孩子的能力,强度相对会低一点;辅助消退会加快;使用较低等级的强化物或者是自然强化物。


什么时候进行泛化

教授泛化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在教学计划里面加入泛化这一个项目。要让泛化这个教学项目系统的进行,明确该教学目标做到哪一步就可以进行泛化。有些孩子刚教完就可以进行泛化,有些孩子需要完全掌握了技能才能进行泛化。这个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谨慎的安排计划,不要让还没泛化之前就终止教学目标。

泛化时我们会经常使用PRT训练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PRT的七个操作技巧

凯戈尔强调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既要有理论基础,更要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事实。凯戈尔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操作发现,训练人员(专业人员和家长)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首先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操作技巧。


1、用简短清晰的指令或问题为儿童的语言等技能的发生发展提供条件

一般来说,特殊儿童对于来自大人冗长模糊的要求往往不容易理解。所以,训练人员的指令应该简短清晰,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在发出指令时,训练人员还应该根据情况适当地调节自己的声音。当训练人员在与儿童交往如提问题发指令等,他们首先要确定儿童是在注意着自己,例如儿童的眼睛是向着训练人员看而不是看自己的手指。然后,训练人员可以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帮助儿童产生正确的反应。

可以用一个科研实例来说明问题。在McGee等人的实验中, 研究者们成功地使用根据PRT教会3名6到11岁的自闭症儿童理解和使用许多英语介词。研究者们首先通过观察找出儿童们所喜欢的东西,如玩具汽车和口香糖等。然后把它们与一定的介词结合起来,如把玩具汽车放在盒子旁边,把口香糖放在盒子的下面等。在训练开始时,训练人员把儿童们所喜欢的东西及有关的参考物如盒子等放在教室角落。当儿童表现出要这些东西如玩具汽车时,研究者便提出简单的问题:汽车在哪( Where is the car)? 如果儿童不能回答,研究者便提示:说“汽车在盒子旁边”(The car is next to the box)。直到儿童开口后才能给其玩具,并伴之以口头肯定。在初步训练获得一定成功后,研究者又检验训练效果的迁移性,让与实验没有直接关系的大人充当训练人员。其任务是展示儿童所想之物并用简短的问题为儿童的语言发生提供条件,让儿童说了必要的介词之后,如“我要盒子下面的口香糖”( I wantthe gum under the box)!才给他想要的。如儿童不能说的话,大人也可给予必要的提示与辅助。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训练前使用英语介词的频率为0%,而在训练后使用这些英语介词的准确率达89%到100%。而且他们在其他未经训练的场合使用英语介词的频率也大有增加。


2、穿插训练新旧技能

训练人员要在干预中为了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穿插训练新旧技能,使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得以保持和提高。换言之,,者要让孩子先有机会使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此之后慢慢引入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从而避免因为贪多求胜所导致孩子学习动力的消减。

3、培养对外界事物与人的多方面注意力

自闭症儿童通常过度地注意外界事物或人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而这种选择性注意,使他们常常对外界事物和人的多样性不能给予关注与适应。例如,一个自闭症儿童可能会按照大人指令去拿一个杯子。但当大人把大杯和小杯以及白杯和白碗放在一起,要孩子去拿白的小杯子时,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会因为被搞糊涂而大发脾气。这就要求训练者在训练儿童时要注意给予有关事物多种形式的指令。



例如,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尽可能多的形容词来要求儿童注意事物的多种形式,并对此有所反应。这种教育的机会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果训练者能注意训练儿童去注意事物的多种形式,儿童就能够对事物的多样性有恰当的反应。与此相应,他们对社会环境和周围人们也会有更多的注意和关心。

在美国自闭症学者Whalen 和Schreibman 的研究中,有5个自闭症儿童参与了实验。实验者的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共同注意力。共同注意力一般发生在两个人之间,要求双方能够观察确定对方的注意力是否在有关物体或者对象之上。例如,当大人在儿童面前指着一个玩具的时候,儿童往往会顺着大人的手势与眼神去看那个玩具;不仅如此,儿童还会再扭过脸来回看大人,从而发生眼神的交流。在上述实验中,研究者用提示的方法引起儿童对特定玩具的注视。具体做法是用手指着这一玩具或者用眼睛盯着这一玩具,以引起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实验者又用奖励的方法要求儿童在看了玩具后也要与大人有眼光接触。具体做法是,只有在儿童与大人有眼光接触后,大人才把玩具给儿童玩,不然,大人就将玩具收起一会儿。实验结束后的数据表明,5个参与实验的自闭症儿童中有4个通过训练而大大地提高了共同注意力。研究者在讨论实验结果时指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应掌握上述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加以运用,这样,就有可能帮助儿童发展共同注意力这一关键性技能。


4、分享控制权

PRT既强调儿童有选择活动内容和奖励项目的机会,也强调训练者必须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引导。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可以看到两种不尽如意的情况。一是有些训练人员为儿童安排好一切,儿童只能听从指令。另一种情况是有些训练人员什么都由着儿童。分享控制权就是要防止这两种极端。训练人员一方面要知道,自闭症儿童与人们一样,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就特别有动力。例如儿童说:玩积木。训练人员应该把积木给儿童玩,甚至与儿童一起玩积木和谈论与此有关的事。这样,儿童不仅在玩耍中学习,而且还渐渐明白他们使用语言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增加了使用语言的动力。但另外一方面,自闭症儿童往往会做带有自我刺激性的重复动作和刻板行为。在这些情况下,训练人员就不能由着儿童,而应实行必要的控制,如把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有意义的活动上。

美国加州大学洛衫矶校区的Siller和Sigman的实验,测试了自闭症儿童家长能否让儿童有机会选择活动以及是否与其分享控制权对儿童的沟通与语言技能发展的影响。参与实验的有些家长让儿童有机会选择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支持儿童的活动;有些家长则不让儿童有机会选择活动且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儿童的活动。实验人员对这两组家长的自闭症儿童的沟通与语言发展在一年、十年和十六年时间点上的水平作了测量。他们实验的结果表明,前一组儿童的沟通与语言技能显著地高于后一组儿童的沟通与语言技能。


5、运的方法用有条件奖励

有条件奖励方法( ContingentReinforcement ) 施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明白, 他们必须要用自己的努力及进步来换取大人的奖励和表扬。PRT要求训练人员在运用该方法时要注意及时奖励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为此所做的努力,同时不能有意无意地奖励不适当的行为。如果训练人员能够系统地、一致地运用有条件奖励的方法,久而久之儿童就有可能形成良好行为的习惯。根据ABA的原则,训练人员应适时逐渐、系统地递减奖励的频率和数量,使儿童不必在每一行为后都期待大人的奖励。


6、充分运用自然的奖励物

运用自然的奖励物就是使儿童的行为在行为的自然后果中得到奖励。以一个自闭症儿童在生活中学说常用语言为例,在想打开门而自己又开不了门的情况下,他如能说开门!就有人帮助他把门打开。这便是自然奖励实际应用的例子,因为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和行为结果之间存在着逻辑的联系。他如果说了开门!后只得到大人的口头表扬,这样的行为和行为结果之间并不存在着逻辑的联系。这是人为的奖励。如果儿童的行为技能经常得到自然的奖励物,儿童就比较容易适应将来的自然环境。当然,在有些训练项目中,特别是在训练的初级阶段,家长用人为的奖励物品如食物等来提高儿童参与训练的兴趣是有其必要性的。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家长不能经常用自然奖励的方法而只会用语言或食物等等去奖励目标行为,长此以往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和行为的持续发展。



凯戈尔及其同事在1992年从事的实验中, 3个3- 4岁的自闭症儿童在实验前都有严重的语言障碍和行为问题。在为期三个月的干预过程中,在PRT的条件下,训练人员让儿童选择活动,并且允许儿童由一个活动转换到另外一个活动。家长并不发出指令而是在与儿童一起活动的过程中示范正确的语言。如果儿童试图模仿并有所努力,家长就给其奖励。但是奖励物不是食品或表扬,而是与儿童语言或行为直接相联系的自然结果。实验的结果标明,这三个儿童在PRT的条件下行为表现更好,而且具有更多说话的意愿,学到的语言也更多。


7、奖励儿童的合理努力

合理的努力是指儿童必须注意家长的要求,儿童的努力必须与所要求的技能相联系,以及这种努力必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出的。



根据PRT的要求,既要奖励儿童达标的技能和行为,又要奖励儿童的努力,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语言教育中,只要儿童开口,即便发音错了也应予以奖励,然后逐步引导发正音。在训练的初期,儿童的表现往往不能达到教师或家长所期望的指标。即使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他们的技能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为了帮助儿童保持学习的兴趣,训练人员要注意不断地奖励儿童的合理努力,并通过渐进的方式达到目标。如果训练人员要等到儿童做出比较完美的技能才给予奖励,就会无意中打击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实证文献表明,奖励儿童的合理努力对提高教育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这篇有点长,希望不会影响大家吸收~~~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