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像老师这样做...星宝的哭闹行为逐渐会被替代

有很多家长会问:是不是所有的星宝都会有语言方面的问题?我家宝贝说不出来一着急就经常哭闹...

事实是,大部分星宝都会伴随言语语言障碍的症状,如果孩子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大部分的哭闹行为也会逐渐被替代。


无语言,只是偶尔能在着急的情况下叫“妈妈”,无意识发音,并且无人能懂,这是我们的主人公小欣,入校的时候3岁,在校训练了半年时间。

刚来时,小欣在外界环境下不与人对视,听不懂指令,什么都不配合做,没有模仿意识;喜欢看智慧树,不认识常见物品及卡片;脾气急躁,非常刻板,没有等待意识。


综合分析后,老师建议应从小欣与老师的配合开始,再逐渐加强。再促进小欣模仿发音意识和能力,强化小欣用发音来表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从而逐渐减少哭闹的表达方式。


使其接受教室的教学环境

孩子突然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有抗拒的反应是正常的,但小欣表现得过于强烈--每次进教室,一看到门被关上就开始发脾气,通过各种方式闹着要出去。


刚开始他会坚持一刻不停的哭闹(差不多整节课都是如此),而老师则在他能看得见的地方玩着已准备好的非常丰富的玩具,并且挨个把玩,老师故意夸张地表现出非常享受的样子(玩具很好玩等),当小欣哭了一段时间停下来的时候,老师就夸奖、鼓励他,并趁机接近他,引导他跟老师一起玩他感兴趣的玩具、给他好吃的,如果他又接着哭,老师就继续自己玩玩具,通过这种差别强化的实施,小欣在教室哭闹的频率、强度都逐渐减弱,并且开始理解“只有不哭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的原则。


随着哭闹时间和强度的减少和降低,同时让孩子在教室找到一些乐趣,小欣渐渐地接受了教室这个环境。


在整个过程中,当小欣因为着急、偶尔喊叫“妈妈”时,老师会立即不失时机的给予社会性强化。


建立与老师的配合

小欣的刻板性表现的非常强烈,让他把外衣脱掉,帽子摘掉,不但不配合,还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要求还给他衣服和帽子。老师就拿他的衣物作为强化物--只要不哭,或主动看老师,就把衣服、帽子还给他(用良好的行为来替代哭闹的表达方式)。


陈此之外,还进行了其他类型项目的训练,如听指令、大动作模仿等等,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学习,小欣跟老师配合度也逐渐提升了,而且当他保持情绪稳定的状态时,掌握项目的速度也显得很快。


模仿发音

在训练进行了三、四周之后,有一天老师跟往常一样给他读卡片,偶然尝试让他假装吃一口“葡萄”时,小欣突然发出“啊呜”的音来,虽然不是很清楚,但老师仍然给予了他很好的强化,做出很夸张的表情鼓励他--让他感受到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通过这次有效的强化,小欣发出的音越来越多了,虽然有些音并不是很清楚,老师先大力强化他清楚的发音,并且鼓励他越来越频繁的发音。随着发音行为的逐渐增强,小欣发音的次数越来越多、发音也越来越清楚,老师无论说单个音(“啊,我,好”等)还是词(“妈妈,拜拜,爸爸“)他能跟着模仿了。


随着小欣能够独立模仿发音,老师提高了对他的要求--在给小欣非常喜欢的事物时,问他要不要,并提示让他说”我要“,说完之后就立即给他该物品。


接下来,为了能让小欣学会等待,老师就慢慢地将给他强化物的时间拉长或延迟,让他学习等待,小欣的情绪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控制,他的学习状态也就越来越好了。


在每天的上课过程中,无论孩子看到、用到了什么东西,老师都会告诉他这个东西的名称、用途,并且还会要求他跟老师一起重复(以此加强语言的模仿训练)如:泡泡,饼干,面包,山楂片,棒棒糖等,从两个字的词逐渐过渡到三个字的词。


互动语言

当小欣的模仿、配合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老师就将训练目标转移到对孩子互动语言的教育训练上,如:小鸡怎样叫?叽叽叽;你叫什么名字?小欣;你是男孩还是女孩?男孩等等。


另外,老师还创设了一些在小欣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频繁发生的语言沟通情境。在初期一定要能及时、准确的提示孩子应该怎么表达,用以减少的挫败感,增强孩子发音的自信心。如:遇到困难说:“帮帮我”;开门时说:“开开”;问他要什么:“我要薯片”;还都他一些儿歌如:小白兔、数鸭子、数数歌、小星星等。


惊喜变化

1、小欣离校时,和老师的配合已经很稳固了。


2、由于情绪逐渐稳定,小欣表现出比较强的学习能力--日常物品的认知、一步动作指令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泛化都掌握的比较巩固。


3、可以关注身边的人--别人做事情或自己做事情时都能关注了。


4、大多数发音都很清晰,可以很好地模仿发音(两个字的词,三个,四个,甚至一句话都可以说了),但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发音则需要提示。


5、经过训练,有一些互动语言和主动语言,由于能在某些适当的情境中被动甚至偶尔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小欣的哭闹行为逐渐被替代。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