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当自闭症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刚刚看到社区里面有老师问到贿赂和强化的区别,不好好理解,真的很容易混淆,这里有我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各位有用!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而当这些行为并不是你所期待的行为时,我们可以称之为“问题行为”。而这些行为如果不加以处理,很有可能危害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现在,我将通过以下例子来教你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



一位母亲带孩子到商店,孩子看见了想要的东西,当时就非要不可。妈妈告诉他先不能吃,得先付钱再吃。孩子不等,着急,于是躺地上打滚、大哭。这时母亲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来为孩子付钱,买了孩子想要的东西,满足了孩子的需求。


在这里,孩子出现哭闹的行为,他是怎么左右环境的呢?得到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得到了孩子想要的东西,所以在下一次在商店同样的情况下,他就会继续哭闹,或者哭闹的可能性增加。


因为孩子知道,他只要一哭闹,妈妈最终会满足他的要求。在这里家长其实是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这种哭闹行为,也就增加了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



同样的情境,这次换成爸爸带他。


孩子哭闹,爸爸不理他,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不会无休止的纠缠下去。因为孩子的哭闹的结果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那么下次跟爸爸出去,碰到同样的情境,孩子哭闹的行为可能会减少。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来看,是因为孩子看见了妈妈的出现决定了他的哭闹行为呢?还是因为哭闹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即这个结果决定了他的哭闹行为呢?显然是因为结果。一哭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下一次他还会哭。


这就是结果决定行为。



当孩子发生一些“问题行为”,如哭闹,自伤,甚至伤害他人时,家长要做的并不是大骂孩子,而是要分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你要相信,每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了原因,你才能够对症下药。


在分析原因时,我们需要用到ABC原理(A是前事,即前因。B是具体的行为。C是结果,指行为出现后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分析这个行为通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出现,发生的时候周围有什么人?上述例子中,孩子出现该行为的地点就是商店,时间就是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


其次,我们要明确你并不期待出现的问题行为是什么。上述例子中,问题行为就是“哭闹”,这是我们不期待出现的行为。


最后,我们要分析行为之后发生了什么结果?行为之后你和其他人做了什么?孩子通过这个行为得到了什么或者逃避了什么。上述例子中,孩子通过哭闹的行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于孩子出现的行为,作为家长一定要积极的引导。要疏不能堵。


让我们一起用ABC的理论去教育孩子,让孩子“问题行为”越来越少,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