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孩子情绪失控,正是改变行为的良机!快抓住

多年临床实践告诉我,最有效的ABA治疗是手把手地把ABA理念技术教会给家长教师护理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孩子的实际生活中运用。能不能在中国家长中重复这一成功经验,是我极其想尝试的一件事。


自闭症孩子容易发脾气,这是由于他们在语言和社会技能这两方面的行为缺陷造成的。有人做过统计,在普通幼儿园里,哭闹占所有问题行为的7%, 而在接纳自闭症及智障孩子的特教幼儿园里,这一比例高达30%。孩子的哭闹行为不但搅乱家庭生活,课堂秩序,而且妨碍孩子语言技能的学习训练。如不及时干预,哭闹行为还可能进一步泛化,从一种场合发展到多种场合; 或者强化,从哭闹发展成自伤,破坏,甚至肢体攻击等更危险行为。一般来说,孩子哭闹行为的历史越久,发生频率越高,也就越难以通过干预使之弱化消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干预。


而展现ABA干预严密的观察、分析、假说、设计、实操、泛化等具体治疗步骤,揭示ABA“具体行为具体分析”的灵魂。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拿成功的个案来解剖说事。


今天要介绍的案例曾经是美国的ABA工作坊的经典案例之一。也很感谢麦克和他的父母愿意周立明老师通过恩启平台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帮助广大中国自闭症家长和孩子。


1996-2001期间在著名行为心理学家、行为功能分析技术创建人 Dr. Brian Iwata 督导下进行ABA临床科研。2001年以后成为自由签约行为分析师。长期在美国田纳西州做ABA临床科研工作。曾数次在国际行为分析协会(IABA)年会,田纳西州ABA年会,阿拉巴马州ABA年会上做科研报告和开设工作坊。五篇科研论文发表在ABA核心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家长如何成为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分析师?

案例解读:孩子哭闹,也许正是改变行为的良机

文 | 周立明


家长应该怎样干预哭闹行为呢?


下面举一个实际案例,通过具体实操过程来解说(1)为什么哭闹可能提供改变孩子行为的良机。(2)面对行为问题,家长应该如何有序地观察,分析,假设,设计干预策略,实施干预方案。(3)为什么家长可以成为孩子最有效的行为分析师。


麦克(化名)被诊断为自闭症和注意力缺失多动症(ADHD)。他九岁时家长寻求分析师帮助,因为麦克在车上的哭闹行为越演越烈。这种“车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在家长与孩子一对一驾车的场合。家长报告行车中麦克在后座大声喊叫,“指挥”驾车方向,“左转”,“右转”,“直行”,“停车”。他的指挥常常出错,但如果驾驶者不听他指挥,他会大声哭闹,手舞足蹈,甚至跳下车座来抓驾驶者的手臂。麦克在行驶中哭闹,使得家长驾车时很紧张。分析师和家长一起进行了以下分析干预程序:



1. 观察记录

对麦克的行为在不同场合下进行观察,结合家长回忆,记录哭闹行为与有关先行事件及后续事件(记录在ABC行为表格)。 分析师发现麦克是一个很强求他人注意力的孩子。他在家里有客人来,或父母在忙着做事时,和在学校老师上课或帮助别的孩子时, 也常常爆发类似的叫喊哭闹。可见哭闹行为与社会事件相关,而与行车本身没有特别相关性。分析师还注意到,像许多自闭症孩子家长一样,麦克的父母很愿意学习,每次咨询都准备了大量问题。在观察数据记录时非常认真,对于理解孩子行为,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充满兴趣。这样的家长是很好的“分析师候选人”,因此引导家长掌握行为分析的理念技术也被分析师作为一个“战略目标”。



2. 数据分析: 

积累起麦克在不同环境中哭闹的数据后,对哭闹行为发生率与不同的先行事件和后续事件关系做归类分析。数据表明,麦克在车上,在家里,在课堂上爆发哭闹行为的社会特征基本相似。该行为通常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麦克被暂时“剥夺”了一对一注意力(家长忙着做事,驾车,老师忙着上课,或辅导其他同学,暂时无法分心给麦克),但客观上获得这种注意力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家长就在车内,或在身边,老师在课堂上),这是“前因”,这种情况下麦克的哭闹成为大概率事件。而麦克的哭闹总能重新获得家长老师一对一注意力,这是“后果”。而在家长教师能够给予他持续一对一注意力时,哭闹行为几乎不发生(小概率事件)。


3. 功能假说:


功能假说是行为分析的灵魂。家长与分析师一起讨论麦克哭闹行为的可能功能,同意这一假说:麦克的哭闹行为是由于他人的一对一注意力来强化的,具有“社会正强化功能”,也叫做“被他人注意力强化的行为”。获取他人注意力是行为的“社会”功能,得到注意力使得哭闹行为增加是“正强化”(注:有关ABA的基本理念技术术语,请读者参考恩启推送的ABA书籍教材)。假设这是哭闹行为的功能,那么应该如何干预呢?


4. 设计策略:


治疗策略必须建立在对麦克的优点弱点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麦克的优点是:  喜欢大声指挥驾驶,说明他喜欢学习行车路线;喜欢大声叫喊,以获取他人注意,说明他社会合群。他的弱点是:缺乏有效语言交流技能,依赖不恰当的哭闹行为获取注意力,自我控制力弱,不服从规则,过分依赖他人的一对一注意。从表面来看,哭闹是个严重的行为问题,但却反映了孩子内在积极的行为动能(motivation operation, MO)和社会互动的优点。这在自闭症孩子中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可以把车内哭闹转变成对他进行语言交流和服从规则训练的良好机会,心理学里称“可教育瞬间”(teachable moment)。基于以上分析,以家长为主策划了具体治疗方案:“
一.预防
二.强化替代行为;单一场合干预
三.单一场合巩固
四.多场合干预(行为泛化训练)  


1. 用调整先行事件来预防哭闹:a,训练麦克对自己反复说,“妈妈开车,麦克安静”(服从乘车规则),同时做出相应服从行为, 给予表扬强化。先在车外操练,然后在车内操练。b,驾车时,先与麦克持续对话(人为地增加注意力)预防哭闹。


2. 强化两种功能性替代行为:a, 语言交流;b, 服从规则,用来干预和替代哭闹。先通过轮回训练(DTT)使麦克背熟正确行车路线,学会通过对话指挥驾车。再训练麦克接受家长指出错误和服从乘车规则。在麦克能够熟练地表现这两种替代行为以后,才开始在行车时正式训练干预。


3. 等麦克“车闹”行为初步改善后,逐渐淡化“人为强化物”(减少一对一对话频率),延长行车训练时间,巩固麦克语言交流和安全乘车行为。


4. 当哭闹行为行车中得到充分控制后,把这一方案泛化到家庭课堂及其他场合。



5. 实操程序:

先从短途干预开始。在麦克能够熟练口述和表现乘车规则并口述行车路线后后,尝试5-分钟左右车驾,选择车辆少的道路,比如从家里到邮局。开车前家长和麦克一起反复复习口述去邮局的路程(左转右转直行等等),训练他通过对话指挥驾车,以及服从乘车规则。经过对麦克车外训练测试无误后,进入行车训练。


例:  妈妈一面开车一面保持和后座上麦克对话,持续一对一注意力。

以下是对话例句:问:“妈妈,开车, 麦克,该怎么样?”

答:“麦克安静。”

问:“妈妈,干什么?”

答:“妈妈开车。”

问:“麦克,怎么样。”

答:“麦克安静。”

回答后立刻给予大声表扬。

问:“告诉妈妈,我们应该向哪儿转?”

麦克说对了给予大声表扬,说错了平静地加以纠正,持续对话。

一旦哭闹发生,立刻靠边停车,同时停止一切对话。


等到到麦克恢复平静,重新口述乘车规则,行车路线,然后再开车,持续对话。帮助麦克准确地“指挥”驾车,到达目的地停车后非常夸张地表扬他。


经过几天五分钟短途训练,家长报告结果理想,这说明功能假说成立。在短途效果稳定以后,开始逐渐减少对话频率,延长行车训练时间。达到治疗目标把行车延长到30分钟,把对话减少到正常亲子车内对话频率。平时家里只要有机会出车,也套用同样方法,巩固进步。几个月以后,车闹问题得以解决。家长马上把该方案略加变化,运用到家里其他可能发生哭闹的场合。又与老师合作,运用到学校课堂。一边继续强化麦克的语言交流和服从规则行为,一边有效地减少了其他场合哭闹行为。更重要的是,家长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分析干预过程,积极参与了从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提出假说,设计方案,实施训练,巩固初步结果,直到行为泛化等所有关键步骤,不但学会了分析师的思考运作方法,而且把握了ABA分析干预的理念技术。

 

随着自闭症孩子年龄增长,行为问题可能此消彼长。纵观孩子的一生,参与治疗的职业行为分析师只是匆匆过客,而家长才是自始至终支撑着天空的大树。家长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孩子的行为分析师,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未来可能面对的其他行为问题。作者在长年临床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世界上最有效的行为治疗,是通过实际案例,手把手地把ABA理念技术直接交到家长(或其他孩子护理者)的手里。家长一旦把握了这一科学利器,不但行为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且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运用ABA技术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动能,加速学习,使得孩子经常处于最理想的学习成长状态。家长可能成为自己孩子最好的行为分析师,因为他们和孩子朝夕相处,不但熟悉孩子的一言一行,而且熟悉孩子的行为形成发展历史(这一点在行为分析中至关重要)。


家长是孩子行为问题的“受害者”,也是孩子行为进步的受益者,拥有巨大的行为动能来学习掌握ABA技术。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有经验的分析师引领,进入 ABA理念,熟悉ABA技术,大胆实践,在游泳中学习游泳。ABA从来就不是象牙塔里的高深学问,而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的实用科技。事实证明,家长只要肯下功夫学习实践,是完全能够掌握ABA,成为自己孩子最有效的行为分析师。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