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认知教学自制教具与教法分享

从事特教九年以来,一直深深地领悟到,教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利器,但是一般市售的教具,大部份并不适用于身心障碍者,于是乎自制教具便成为从事特教者必备的技能。


既是特殊儿童,便表示每个人皆有不同的特性,因此不同类型的个案所适用的教具便大不相同,所以制作上便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个别化差异原则:为视障个案所制作的教具便不同于听障的个案,即使同样是视障的个案,其适用的教具亦可能因人而异。例如:同样是视障,有的个案较适合以听觉为导向的教具,有的又较适合以触觉为导向的教具,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程度,更关乎孩子的兴趣与优势。


(二)安全性的考虑原则:制作教具若没有考虑安全性,则再有趣的教具也无济于事。例如:护贝后的字卡,往往有尖锐的角,若制作完毕,没有加以修剪,则常有被割伤之可能。


(三)材质的耐用性:制作教具的过程,首先必须考虑的是,适用的对象,接着便是选用何种材质,因为教具的使用是持久性的并非使用数次便丢弃,因此在材质上的选用便相当重要,例如:有些字卡的制作就必须加以护贝以增加其耐用性,否则很容易被撕毁或折损。


(四)经济性的考虑:因为制作教材教具的量相当地大,为考虑其经济因素,若有替代性的材质且可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则可以考虑使用比较便宜的材质,以达到经济的效果。


(五)空间的考虑原则:由于教具的使用量相当大,因此在制作过程必须考虑到收藏的问题,例如:有些是属于粗大动作训练方面的教具,体积相当庞大,此时便须考虑可以装拆,或可以卷起来以方便收藏。


(六)规格化:为使教具的收藏整齐并减少收藏所需的空间,使用规格化的袋子以兹收藏是有其必要性的,例如:个人将教材收纳袋分为二种规格,一种为A4大小的公文塑料袋,另一种为A3尺寸的公文塑料袋,将比A4小或符合A4尺寸的教材教具,放在A4的公文塑料袋中,另一种则将比A4大,比A3小的教材教具放入A3尺寸的公文塑料袋,而且塑料袋的外侧贴上内容名称与编号,最后再使用大型的整理箱将所有的教具放入,同时依领域区分,例如:粗大动作类、语文类、数学类、生活自理类和感官知觉类等,如此一来,可以以最少的时间找到需要的教具,减少相当多的时间。


(七)易清理的原则:因为教具的使用者为特殊儿童,因此常常有口水或彩色笔的涂抹,为使其教具的使用效能达到最高,如何保持教具本身的卫生,以免疾病的传播,便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因此固定的清理是相当重要的,而方便清理更是其制作时的考虑因素之一。


(八)使用的多元化:教具本身是死的东西,如何把它活用,甚至利用多种教具的搭配使用更是一门学问,不仅如此,若能将同一种教具应用变化教不同的目标,更要依靠教师灵活的运用,例如:贴有子母带的1、2、3字卡,不仅可以教数的概念,亦可以教跳的粗大动作训练,更可以教空间的对应概念。


接下来要叙述的便是,如何教?以下分五个项目来叙述:

(一)粗大动作的训练:


1向前跳:除了以呼拉圈排在地上作为视觉线索外,个人亦会使用B5大小的纸剪成1、2、3的数字,护贝完贴上子带,再贴在方格绿色的方型毯子上,刚开始先一块,再慢慢增加数字,让孩子先由跳一步,再连续往前跳。


2踢球的训练:刚开始会把数支可旋转瓶盖的资源回收空瓶打开,要求学生把指定量的弹珠放入瓶中,再旋紧,教师可将套圈,依课程有秩序或随意地散落在地上,让学生依次,一个套圈摆放一个瓶子,再依次踢倒,增加其课程的趣味性。


(二)精细动作的训练:

 

1堆栈积木:可以制作大型的纸箱,外面包卡典西德纸,增加美观并透过身体的活动,将数个大型积木堆栈,增加堆栈的乐趣。接下来便可堆栈小型的积木,为增加成功的机率,可在木质积木上黏贴子母带,以减少倒下来的机会。


2指头的动作训练:除了市售的按压玩具外,尚可以利用回收之空罐罐内放置增强物,再用白纸将瓶口封住,若想要拿增强物,要求以食指用力将纸戳破,以此增加指尖的力量,除此之外,底片盒亦是可以考虑使用。甚至可以在白纸上画上所需要认知的图形,答对的底片盒内才有增强物,答错的则没有,藉此增加其认知的能力,与趣味性。


3几何图形的仿画:为了增加形状的概念认知,除了以粗的棉绳或色纸固定在地上,连成所要的形状,再要求学生沿着绳子走,加深其印象,接着则以砂纸剪成所需之形状,以食指依笔顺去触摸,不仅可以加深形状之概念,更可以奠下日后画□△○的基础。


4钮扣的开与合:有些障碍程度较轻的小朋友,我们会教导其钮扣的运用,刚开始,会以纸板中间挖一镂空的长条形,教师将纸板直立,接着以圆形的塑料片从右边穿过此纸片到达左边,当此动作已较纯熟后,再类化到衣服上。而此教具的制作亦可利用低钠盐的空罐,做成投币式的训练,届时,再另外将盒盖当成直式的纸卡,亦可达到指定的效果。


5拧的动作训练:生活自理对于特殊儿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同时,拧毛巾更是日常生活中每日必须使用的技能。一般的孩子要求他们拧毛巾时,往往都会以捏紧的方式把毛巾上的水份挤压出来,因此要教导拧的动作之前,个人会使用啤酒桶套杯,当着个案的面,将增强物放入最里面的套杯中,再要求其依次以手掌心握紧瓶身,双手同时转动,透过多次练习,将可类化到毛巾的拧干上。


6剪的动作训练:学习剪的动作之前,会以大夹子夹物的训练, 而且动作必须要很熟练,因此个人会准备多样化的材质,供个案练习之用,刚开始可夹材质较软的食物或造型橡皮擦,增强其吸引力,接下来可夹材质较硬,但是外形呈不规则状的粗糙物品,最后才夹外形光滑的教具,透过此一连串的动作练习,再进展到剪的动作,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认知训练:


1五官的认知:要训练个案身体部位和五官的认识,个人平日教学上最常使用的便是自编的歌曲,透过简短的儿歌,配上动作,几乎有口语能力的孩子,都能朗朗上口(有口语能力的孩子,此时我教的目标,是认识五官的文字了),接着会以圆点贴纸贴到欲教导的部位,用玩游戏的方式互贴,寓教于乐。


2大小概念的认知:刚开始可以滚大龙球,让其亲身去感觉、体会、去感受,体验大的感觉,慢慢地再增加小的概念,甚至我会拿两个大小比例差异大的套杯,把增强物放在大的套杯中,并盖上盖子,同时告知学生,大的套杯中有放增强物,小的套杯没有,只要拿大的,杯中的增强物就是他的了,透过数次的练习,大部份的学童,看到老师都拿对,可以吃到增强物,都会发奋图强以达到目标。


3空间概念的认识:上面、下面、中间、里面、外面和旁边的基本概念,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便可以应用,例如:「请打开(上面)的抽屉,拿XX给老师」,「请把鞋子放在鞋柜,(上面)那一格喔!」,或是可以玩停车的游戏,让学童透过走迷宫的游戏,看他的车子可以停在那一格,当然,教师可以找停在中间的停车位,让他停在「中间」的位置,甚至故意把车停到格子的外面,再故意告知「哇!停到格子(外面)了,请你把他开到格子(里面)好吗?」


(四)视知觉的训练:个人会制作数张透明塑料片,每一张以线条画一种图形,刚开始重迭二张不同颜色的图案,再逐渐增加张数,最后再重迭相同颜色的图案,增加其难度。透过此法教会相当多的个案,证明有效用!


(五)社会行为的训练:猜拳的游戏是孩子之间的一种重要的游戏方式,但是这种游戏规则,学童往往无法理解,因此个人会制作剪刀、石头、布的手指形状,让他们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接着是两个图形的比输嬴,嬴的图形上方贴一张贴纸,告诉学童所代表的意义!接下来可以玩学童喜欢的玩具,要求猜拳,嬴的可以玩一次,透过游戏,让学童亲身去体验猜拳的意义,并加强手指的灵活度。


综合以上所言,针对不同的个案所设计的教具可能相同,但教法可以不同,亦可以结合数种教具来教同一种教学目标,其中的奥秘,必须实地教学者方能感受其玄机与乐趣,特殊教育实在是太有趣了。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