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自闭症孩子随班就读,你得知道的十四件事!

 问 题 大 纲:


1.哪些孩子需要办随班就读?

2.随班就读和残疾证是什么关系?

3.随班就读手续去哪办、怎么办?

4.办随班就读会有什么影响?积极的,消极的?

5.随班就读生能正常毕业、升学吗?

6.上海哪些学校是随班就读学校?

7.外地户籍能申请本市的随班就读吗?

8.学校有权利拒收随班就读的孩子吗?

9.随班就读一定要找陪读老师吗?

10.随班就读对老师的影响,是否会给老师增添额外的工作量?

11.对随班就读的学生,老师会是什么态度?

12.一个学校有几个随班就读孩子,就必须配备资源教室?

13.资源教室对随班就读孩子是起到哪些作用?如何排课?

14.随班就读政策目前到几年级结束?


1.哪些孩子需要办随班就读?


目前来说,随班就读主要针对低视力、重听、轻度智力障碍、(轻度)自闭症和脑瘫学生等有特殊需要、但能力比较好,可以在普校学习的学生。

孩子是否可以办随班就读,必须根据残联部门指定的残疾鉴定医疗机构的鉴定结论。


2.随班就读和残疾证是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随班就读学生不一定具有残疾证,除非是在小学五年级和初中阶段想要新申请随班就读时,则需要有。


3.随班就读手续去哪办、怎么办?


以长宁区公布的办理随班就读的流程为例,区县之间可能略有差异。建议咨询就读学校、各区所在的特教指导中心,获得最准确的信息。

来源:长宁区随班就读学生审批办事指南(2016年9月更新)

 残障学生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申请随班就读(低视力、重听、肢体残疾、自闭症等存在明显残障的学生可在入学前办理)。小学五年级和初中学生原则上一般不再新申请随班就读,除已具有残疾证之外。


4.办理随班就读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积极的,消极的?

办理随班就读,最明显的改变是:学校和教师会承认,且意识到孩子有特殊教育的需求。

当然,这就会带来以下的影响:


♥ 积极的:

①教师会降低对孩子学业上的需求,其成绩将不会纳进班级的平均分,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带来的焦虑;教师也可以分摊精力,转而重视孩子除学业外,其他能力的发展。

②学校应当安排有特教背景的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资源教师的工作,帮助孩子进行日常辅导。

③有随班就读生在的班级,校方会适当缩减班级人数,为孩子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和条件,保障他们平等参与教育教学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④一些学校会同意家长或影子老师陪读,帮助孩子掌握在校学习、社交的相关技能等。

⑤生均拨用经费的提高。以上海为例,上海地区随班就读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是每年7800元,而2016年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50元、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6000元。

**这笔钱并不是直接发给学生/家长,而是国家拨给学校的支持经费,如建造资源教室、聘请资源教师、建设无障碍设施等。


消极的:

对父母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一旦申请「随班就读」,就等于给孩子扣上一个「特殊学生」的帽子,要被别人用有色眼镜打量。特别是近期校园事件频发,这种「区别对待」对孩子是好是坏,没有人说得准。

 当然,和所有政策一样,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发点总是好的,但具体落实是靠「人」的力量。任课老师是否有特教方面的背景、是否愿意去学习特教的知识、是否愿意接纳孩子、是否能感染其他学生接纳孩子......都会影响随班就读的质量。

 因此,想要让积极一面更大化,家长需要与教师保持密切、友好的沟通,做到坦诚、真诚、共担责任。

信息参考:《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4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沪府发〔2016〕35号)


5.随班就读生能正常毕业、升学吗?


能。随班就读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只要考试合格,都能拿到毕业文凭。

在升学考试中,随班就读的学生也可根据个人意愿及能力,报考普通高中或特殊教育高中、中职校附设特教班。而且可在考试中享受一些合理便利,如提供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考点、考场以及考点、考场设置文字指示标识、交流板等。

另外,随班就读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后,可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他们提供一定年限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信息参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6〕29号)


6.哪些学校是随班就读学校?


更正,并没有「随班就读学校」一说。

 我国义务教育的原则是「免试就近入学」,因此只要孩子具备「随班就读的能力」(评估方是由教育管理、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医学、康复、心理等专家及家长代表组成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对申请随班就读的学生进行现场鉴定,通过与学生家长或班主任及学生本人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医学、教育方面、社会方面的相关情况,完成前期资料的收集并评估),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户籍、学校资源条件、学校学业压力情况等),选择一所适合的普通学校来就读。

对随班就读学生实行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双重学籍管理的办法,区县特教康复指导中心要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进行跟踪管理。


7.外地户籍能申请本市的随班就读吗?


随班就读目前是公立学校的政策。

 也就是说,在政策上,外来户口的入学门槛和外来户口随班就读的入学门槛是一样的。如果家长满足了条件能把孩子送进公办学校里上课,也就能申请随班就读。


8.学校有权利拒收随班就读的孩子吗?


《义务教育法》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

在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难以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学校可以建议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将其转入指定的普通学校或者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进一步而言,现阶段,如果孩子经评估鉴定具备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则学校不能无端拒绝。

信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


9.随班就读一定要找陪读老师吗?


不一定。可以视学生情况而定,同时要提前和校方沟通。

首先,家长需要和学校主管、班主任、资源教师诚恳、详细地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学业表现、存在的问题行为及其发生频率等),确定需要的支持方向和支持力度,如果校方同意,再根据需要挑选适合的影子老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影子老师本身是一个专业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相关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不能简单地视为普通保姆、看护阿姨等的「在校照顾」。效果也要比家长自己承担陪读的角色要有优势。

 影子老师的介入和撤销,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团队商讨确定。

 国内的一些平台,如彩虹桥、心支持等,正在推动影子老师的专业发展和对家庭的支持。家长可根据需求审慎咨询了解。


10.随班就读对老师的影响,是否会给老师增添额外的工作量?


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情绪行为表现及相应所需支持力度的不同,老师的实际投入也有差异。

以浦东新区的政策为例,其规定各相关学校应将随班就读工作数量和质量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可以按1名随班就读学生相当于3名普通学生工作量的折算方式确定班额数。

信息参考:《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浦教基〔2013〕49号)


11.对随班就读的学生,老师会是什么态度?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学生在校表现、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等。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反馈:家长和老师相互理解与信任,共同探索适当的教养方法,对孩子融合是很大的助力。


12.一个学校有几个随班就读孩子,就必须配备资源教室?


招收5人以上数量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一般应设立资源教室。不足5人的,由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资源教室的布局,辐射片区所有随班就读学生,实现共享发展。

信息参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的通知(教基二厅〔2016〕1号)

推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举办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学生在10人及以上的学校必须配备资源教室。各区县还可以根据随班就读学生分布情况,对资源教室配备进行设点布局,采用按学校、按学区、按街道、按地块等方式,配备足够的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丰富的特殊教育资源。

信息参考: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沪府办发〔2014〕19号)

 

13.资源教室对随班就读孩子是起到哪些作用?如何排课?


随班就读教师要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制订教学方案(包括康复训练),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整体设计在随班就读学习期间的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和方式。加强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保证每个随班就读学生每天享有不少于30分钟的个别化训练。

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基于评估的个性化教育,根据不同残疾类别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教育与医学评估,明确个体发展目标,注重整合运用普通学校、特教学校和学校自编特殊需要课程,为随班就读学生设计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与康复课程,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采取集体、小组、走班、个别辅导等多种安置方式,改革课程实施方法,提高随班就读教育的有效性。

信息参考: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沪府办发〔2014〕19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6〕29号)


14.随班就读政策目前到几年级结束?


残障学生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申请随班就读(低视力、重听、肢体残疾、自闭症等存在明显残障的学生可在入学前办理)。小学五年级和初中学生原则上一般不再新申请随班就读,除已具有残疾证之外。

一般到九年级义务教育后结束。


随班就读,不该是「普教管还是特教管」的选择题,也不该是「家长不好还是老师不好」的对错题。

至于是不是把孩子推进普校就一定更好呢?

这个问题实在无解,我们只能不断权衡,做出能给孩子更多切实支持的选择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