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启特教平台
2020年03月23日 19:17 1322
融合教育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玫瑰,不是累赘。我们应该送人玫瑰,收获余香。
—— 恩启观察员
一、热闹中,我竟看到了皇帝的新装
“融合教育”一直是我们行业内的热门话题,时常被拿出来讨论,最近由于两个新闻事件甚嚣尘上。有那么一瞬间,我恍惚觉得“融合教育”这个词,应该能上“热搜榜”,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这词想必是人尽皆知,如雷贯耳。于是突发奇想,想了解一下“融合教育”在行业外的认知度。
周六晚上,手一贱,做了个小调研。
我总计向11位朋友发起调研,他们中有6位硕士, 2位博士;1位中学老师,2位大学老师, 1位医生,其余是做互联网或跑公益圈的,都是我认为知识面比较广,或是我觉得有可能了解的(主要都是晚上12点不睡觉刷微信的)。
结果很尴尬! 只有1人听说过,追问来源,还是从我的朋友圈里看到过。
业内如雷贯耳、声嘶力竭诉求的词,对普通公众,几乎是透明的。
我脑中飘过了五个字——“皇帝的新装”,只不过这次的皇帝是我们大家。对,就是我们这些孤独症行业内的老师、家长、专业人士们。
皇帝以为大家能够接受、欣赏的美丽衣衫,原来在大众眼里完全透明。
好尴尬是吧?这就是现状!
(原谅我没忍住又把残酷的现实展示给大家)
二、融合教育是朵玫瑰,不能静待花开之后再送人
我在上次的文章(点击标题即可阅读☞)《解决自闭症孩子上学难题,只有这一个方法》中曾提到,融合教育是我们孤独症孩子回归社会的唯一路径。
融合教育对我们孤独症的孩子有多重要,不需要我在这里展开说。但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大家殷切希望全社会了解的,其实对普通公众来说真的可有可无。
要想真正实现融合教育,需要NT孩子、NT孩子的家长、普校的老师、校长这些必须的参与者一致支持。但在中国几千年应试教育历史传统面前,他们实在有太多更需要关心的事情。
据我了解,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政策支持特殊儿童,支持融合教育发展。不过,政策显效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这种改变观念,提高文明程度的事情,更需要时间。在这种局面下,我们其实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静待花开(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十年以后肯定会有所不同);二是全力推动。
讲真,在我们圈子内大喊,大讨论,只能是让我们单方面做好准备,对社会融合度的提升作用不大。
是时候应该走出去,主动争取机会了。
前些天,我和一位在加拿大开办幼儿园的朋友聊天,他提到的一点我非常的认同:
融合教育其实是一种“同理心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建立同理心,对孩子们健全人格非常有帮助。
从这个角度看,融合教育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玫瑰,不是累赘。我们应该送人玫瑰,收获余香。
三、推动融合教育,需要康复机构负责人挑起大梁
最近我参加了孤独症领域内几个会议和论坛,惊喜的发现在一些地方融合教育有了不错的试点或案例。最让我钦佩的是,一些机构的负责人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了融合教育必须要主动走出去,而不是静待花开。
这些有前瞻性的机构负责人,有的已经开设了融合幼儿园,或有了开设融合幼儿园的规划,他们都意识到孤独症孩子的融合教育环境是等不来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北京有个海淀区现代艺术幼儿园,园长是一位了不起的孤独症孩子妈妈,10年来在专业孤独症康复机构支持下,发展壮大成了拥有5家分园的融合幼儿园,同时带动了北京20多家普通幼儿园加入到融合教育的队伍中来,为我们孤独症孩子创造融合教育机会。对这位妈妈的壮举,我是大写的“钦佩”。(这里有些广告嫌疑,不过面对如此可敬的家长,我点赞都还来不及)
我和这位妈妈聊了一会,她到处奔走与幼儿园片区的小学对接,与城区的教委对接,希望能推动普通小学正确认识孤独症孩子,愿意帮助普通小学培训老师,愿意为小学输送专业老师。她做这些,就是想为我们孤独症孩子多争取一步,多让一些孩子回到大部队中。
这路子非常对!
政府有好的政策,我们行业内有能力的人,无论是家长还是机构负责人,都应该、也必须站出来争取政策红利快速落地。
“等”、“靠”、“要”,不是办法!
闭上眼睛憧憬一下,如果国内每个孤独症机构,都能说服周边的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接纳并科学支持孤独症孩子开展融合教育,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
对于有能力的机构、家长而言,为孩子创造更好的融合环境,就是我们的使命!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