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大龄自闭症人士:就业何去何从

在各大网络平台搜索“自闭症”出现最多的,就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自闭症如何尽早发现”。就算在百度,这个全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中搜索“自闭症”,跳转出的,也是“自闭症(发育障碍类疾病)一般指儿童孤独症”。

 

可是儿童终会长大,当自闭症儿童长大了,他们就完全康复融入社会了吗?他们就不再有各种各样的难处与障碍了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可是这些大龄自闭症,他们到底去哪了?

 



大龄自闭症安置问题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21岁的自闭症青年住进了养老公寓”,“上海自闭症实训基地被迫关门”等新闻层出不穷。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家长老师合力开餐厅,店员都是自闭症孩子”、“家长开花房,这里成为自闭症少年的就业实习地”... ... 暖心故事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难道自闭症患者就业,就只能靠家长或老师吗?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大龄自闭症患者,黝黑的面庞上时常挂着憨憨的笑容。算不上是高功能自闭症,但儿童时期的康复让他很好的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刚成年的他也曾在各种家长、老师、亲朋好友开办的餐厅或书店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大家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随着门店的入不敷出,餐厅和书店都面临着关门。

 

他又失业了。

 

现在,30多岁的他被安置在社区里,照顾其他自闭症小朋友,帮社区工作人员做些简单的传送工作。“想去认识新朋友。”是他和我说过最多的愿望。

 


是因为他做的不好,达不到就业的要求吗?

 

不是。

 

他也去找过别的工作。

“他们怕我做不好,不用。”

“我做的好,他们都夸我棒!我做的好,他们不用我。”

 

焦急,无奈。

 

自闭症患者到底有没有工作能力,我不能一概而论,普通群体尚有能力高低之分,自闭症群体也同样如此。

 

但是,据我所知,特殊教育发展的今天,从入学到18岁毕业,除去义务教育的阶段,学校都会设立“职业班”为特殊少年们开设就业课程,培训他们烘焙、家政技能等等。通过考核顺利毕业的自闭症患者大有人在,可是他们毕业后去哪了?

 

他们呆在家里,很少有岗位愿意向他们敞开大门。

 

“怕他们做不好。”让自闭症患者就业的门槛一次又一次被提高。

 


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越来越完善,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指导工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比例。”

 

残疾人就业比例未达标的,各组织需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交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的专项资金。在《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对于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组织单位,在增值税的征收上也有一定的优待。

 

在国家“奖罚并行”的规定之下,为什么企业依旧不愿接受残疾人就业?


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出企业“租用残疾证”来逃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事件,残疾人也并未真正就业。或许有人会说:还不是残疾人自己配合?但很多残疾人并不愿闲着,他们愿意工作。以自闭症群体为例,有工作能力的自闭患者也非常渴望工作,他们希望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他们期待通过劳动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自闭症群体刻板、执拗、不愿改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做事细心、严格遵守规定,对待机械枯燥的工作耐心又细致。他们能做到我们常人难以做到的“最好”。我们这样看,其实他们可以做很多工作。

 

但是,他们很少甚至没有出现在那些适合的岗位。

 

 

 

国外的情况是怎样的?

 

在美国,微软在2015年4月启动“职场自闭症人”计划,为自闭症谱系患者提供软件工程、客户服务、运营等职位。该计划在2017年又发布了新一期的招聘公告。

 

美国银行达拉斯支持中心的经理 Duke Roberson 表示在他们那有一部分工作是需要检查、打印、整理客户的文件,而自闭症员工很享受这种重复的工作,也更容易找出错误,“在这件事上,完全和慈善无关”。

 

在英国,跨国巨头安永公司是一家著名的专业服务公司,业务涵盖审计、咨询、税务等方面。该公司开放会计岗位,雇佣了14名自闭症患者。通过职前培训,他们也能迅速适应环境。相关项目的负责人 Lori Golden 表示这些员工“非常注重细节,非常擅长识别模式”。

 

在德国,企业管理应用软件领域中的巨头SAP发布《自闭症人才项目白皮书》——释放特殊天赋,打造商业无偏见。SAP早在2013年就宣布,将雇佣数百名自闭症人士参与软件开发测试等工作,目前“SAP自闭症人才项目”已在9个国家的17个城市招募了116位自闭症员工,从事21种不同的工作,员工留任率达93%。

 

自闭症患者的一些能力着实让公司收益。一般而言,自闭症患者会比普通人更有数字概念、更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更喜欢重复不变的事情和环境,也就意味着他们会更擅长一些很快就会让人觉得枯燥的事情。

 

其实在中国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为帮助自闭症患者就业而努力着。


在上海,爱咖啡自闭症实践基地选址重开;福州爱星客小吃店帮助自闭症患者就业成网红;广州“非儿戏”1+社区花房厨房,开展了“照亮自闭症家庭”项目,为自闭症群体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梦想... ...


虽然要面临很多困难,要承担许多压力,但他们依然坚持着,不仅仅是帮助了自闭症群体,也为社会创造价值。


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我国对于扶持自闭症患者就业还处在待发展水平。

 

不是说我抨击我国当前的残疾人就业形势,我仍然非常钦佩那些有能力,并且愿意辅助他们就业的社会各界。而是说,我希望我国那些有能力也需要这些自闭症人才的组织机构能勇敢的迈出这一步。



西方国家就业的自闭症患者是否都是高功能的?

 

不一定。高低功能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尚不讨论,我们唯一需要讨论的是:通过康复自闭症孩子能做到什么程度?

 

普通孩子中也有乖孩子熊孩子之分,自闭症孩子也是一样。通过康复,通过良好的教育,自闭症孩子也能获得一些能力,一些支持他们就业的能力,也许只是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

 

去年7月,就有德州有两名18岁以上自闭症者成功全职就业的报道,这仅是一个学校130名自闭症患者中仅有的两名。从事分拣,搬运等简单枯燥工作的他们,很快乐。因为这代表着他们被接纳了。

 

通过教育,康复有一定效果的自闭症患者如果不能被社会接纳,他们会去哪?大龄的他们被关在家里,与世隔绝,彻底脱离社会。他们的问题行为会反复,会加重,之前的康复功亏一篑。家长不敢放他们出去,害怕社会的眼光,怕他们伤害自己,也怕伤害别人,加剧社会的不理解,更不接纳这一群体。

 

看,这是个恶性循环。

 

“养老院嫌他小,孤儿院嫌他大,放精神病院孩子害怕。”海洋天堂里的这句台词就是当下自闭症少年们的真实写照。

 

人们对自闭症患者的就业能力似乎有着更严苛的评价标准:怕他们犯错误,砸了自己的招牌,怕他们做的不好,带来麻烦。但是,没有人会永远不犯错,普通人犯错尚可有被原谅的机会,为什么不能给同样有能力的特殊群体一个机会?自闭症在社交上确实存在问题,但这并不能否认他们的能力。


残疾人就业很是一个难关,而自闭症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就业率低,就业面窄是现状,很多组织机构招收残疾人就业时,倾向于招收肢残、盲聋群体,极少有向自闭症患者做倾斜。企业接纳度低,政策支持不足,是自闭症群体就业难的主要路障。

 

我国自闭症就业之路还在探索之中,希望社会多一些接纳。这种接纳不是“你太可怜了,我同情你。”“算了算了,他是自闭症,别计较了。” 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不是怜悯,是认同,是和社会其他群体一样,得到平等的待遇与尊重。他们做的好希望大家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他们犯错误也请大家真诚地指出。

 


多一点耐心,他们没有想象中那样不好。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