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恩启与北师大共同研发“人机交互沉浸式社交情绪课程”填补孤独症康复领域空白


2020年1月21日,恩启与北京师范大学在恩启海淀服务中心全面签署“人机交互沉浸式社交情绪课程”合作签约仪式。恩启创始人王伟、教研总监徐紫薇,北京师范大学胡晓毅教授出席本次仪式。



恩启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携手开展智慧康复、人机交互沉浸式社交空间的研发,这将是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中里程碑式的成果。科研课题将面向5-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他发育迟缓的儿童,基于交互设计(沉浸式互动教学空间)的社交情绪课程开发研究,结合教学和课外家庭练习,培养学生情绪管理、心智解读等社交情绪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是我国最早的孤独症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理论发展与建设,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发展、专业人员建设以及家长提供支持,促进专业化发展,最终提升我国残疾儿童的教育权利。
 
恩启是清华大学x-lab孵化的一家科技教育企业,专注为中国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教育资源和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相结合的技术,在孤独症康复领域建立了集科研、教研和服务的完整生态链,并形成了互联网+AI儿童远程康复管理平台、全国IDEA干预中心、评估大数据中心及特殊教育培训等业务。恩启IDEA干预中心通过直营中心和赋能中心的模式促进行业的发展,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地开展高质量、高标准的儿童康复中心。


孤独症领域的难题亟需解决


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孤独症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在我国,孤独症患病率约为1%-2%,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1000万,其中孤独症儿童(14岁以下)超300万。

其实孤独症患病原因从来不是一个简单话题。近几年孤独症儿童患病率逐年攀升有几方面原因,第一诊断标准的变化,一些轻度孤独症儿童已纳入到诊断标准中;第二科普工作推广范围越来越广,孩子语言发展滞后,家长会自行到医院做相关鉴定,这也为早期工作开展做了很好铺垫;第三国家对儿童精神科医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很多医生已经具备诊断技能。随着大众对孤独症认识的逐渐加深,孤独症康复早已成为涉及医学、教学、甚至科技领域的研究课题。

一直以来,孤独症康复行业始终处于传统康复教育行业,业内缺乏知识性、互动性、社交性、智能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此次深度研发合作,依托恩启积累的大量儿童行为和评估数据,针对孤独症儿童独特的社交、视觉、感知觉、认知、情感等多重特点,结合体感技术、面部识别、语音语义识别、图像识别等人机自然交互技术,依托沉浸式互动教学空间,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从而为孤独症儿童进行个性化社交技巧教学,提升自我意识、社交互动情感解读等社交能力,共同探索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沉浸式体验的方法。
 


AR科技赋能孤独症教学


恩启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关注孤独症康复发展已有四年,各方秉承共同分享的原则,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市场贡献已力。然而,在共同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更多更难的问题日益显现,更多迫切的需求亟待解决。

究其根源,是孤独症康复领域三大矛盾逐渐显露。一是孤独症康复教育研究对学科交叉、领域融合的迫切需要;二是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三是孤独症康复人才需求的日益复合性。

这些问题反映出,当今孤独症康复领域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共同的目标下,北京师范大学胡晓毅老师的团队和恩启团队精诚合作,共同打造人机交互沉浸式社交情绪课程。

通过科技力量缩短教师团队的培训时长,降低对人力的依赖。为老师提供一致的素材、一致的话术、一致的流程、一致的操作,标准化老师的输出。

同时,利用AR交互式技术来模拟与儿童常规活动相关联的真实场景,为孤独症孩子实现高度互动和积极的学习体验提供教学支持。

该沉浸式空间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孤独症儿童的个体评估数据推送个别化课程目标,利用智能传感器与可穿戴式设备收集儿童与AR系统进行交互时的行为和生理数据,从而为课程的进阶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学会社交情绪课程,让同伴喜欢自己


北师大胡晓毅教授在仪式中讲到,如恩启一样的孤独症干预机构的建立,已经大大提高了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水平,一些轻度孤独症儿童智商本身没有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到了早期干预的效果,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进入到普通学校,而国家的政策也是积极推动融合教育,欢迎孤独症儿童进入普校。



但普校环境需要时间适应,康复机构的相关课程的确设置不足,导致儿童进入普校之后不适应上集体课,听不懂老师的指令,从而无法执行规则。

在操场、用餐等场景中,对社交环境不熟悉,对社交礼仪不理解,导致孩子交不到朋友,或者跟老师和小朋友产生冲突。

孩子在机构学习和普通小学还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环境和人方面。学校人数和规则的增多,学业压力的增大,这可能导致机构教出来的小朋友进入到普通小学中各个方面都会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为什么做社交情绪课程,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做好进入普通学校的过渡。

社交情绪课程围绕情绪、社会交往、危机处理开展教学。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从情绪的基本识别、应对、表达,到管理。第二社会交往层次,最基本的注意力训练,对人脸的注意、对眼神和人的注意,对规则的识别和服从、以及和同伴的互动。第三问题解决层次,小朋友会在学校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应对一些危险,应对与同伴和老师出现冲突怎么处理,还有怎么去调控出现挫折失败的情绪等等。

以上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融入到机构教学中,配合现在的言语课程进行,从教学内容方面补充填补。

另外,市面益智类教学材料居多,而社交情绪课程也纳入了社交情绪玩具和教学材料开发。其实家人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如果家长陪同孩子做好前期预习,到学校经过老师讲解,孩子就能接受“为什么小朋友不理我,如果小朋友不跟我玩,我可以自己玩。”

孩子回到家之后,可以多进行一些亲子互动,比如手工、识字等等,希望家长多一些经历放在小孩子人格培养、情绪培养、社会交往技能方面,这都为今后孩子融入普通学校环境打好基础。

很多孤独症儿童本身没有智力问题,而是语言能力弱,社交能力弱所导致的行为问题,并不是孤独症所导致的问题。孤独症孩子的问题行为普通孩子也存在,孤独症孩子所导致的明显问题行为是刻板行为,特别不灵活,特别固拙,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社交情绪课程不断练习,量变就会产生质变,之后孩子也能更好的掌握社交规则、社会公德,从而让同伴喜欢自己。

人机交互社交课程研发初衷和意义


恩启教研总监徐紫薇女士在仪式中也提到了课程开发的初衷。

主要起源于恩启一线教学的一些困惑,有很多家长,特别迫切的想把孩子送到集体环境中去学习,但小朋友在一对一环境中表现很好,但不能说明他们已经具备能够融合的能力。



社交情绪课程通过AR逼真的社交场景设置,让家长实际测试小朋友是否具备在集体中学习的能力。例如预演的一个生活场景是小朋友一起上社交情景课程,大家排排坐,能够听得懂集体指令,能够轮流,但如果小朋友没办法参与进去,他在中途离座,或者叫他名字的时候他没办法站起来,说明我们的小朋友很大程度上缺失了集体技能。

在社交情景课程中,可以捕捉到这一现状,观察到孩子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在一对一的教学环境中去练习技能。

社交情绪课程最大的特色是借助了AR的能力,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场景还是受限的。我们尽可能打造一个社区幼儿园的样子,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课程把多范例、多场景的教学多展现给我们的学生,在他们可控制的范围内,不断的练习。

一个社交情景课程最后的目的是希望在自然情境中泛化,我们希望我们的家长也能积极参与这个部分,所以这个课程除了软件和脚本,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家庭作业。

当老师每次完成课堂目标,一旦孩子通过之后我们希望家长能帮我们一起在家里做测试,或者在自然场景中观察孩子是不是具备这样的技能,能做到灵活应用这些技能。

恩启一直以来都坚信需要记录追踪孩子的进步,从而帮助老师做教学决策,所以课程软件采用炫酷的墙面设计,个性化的记录小朋友的各个行为数据,比如用多长时间完成任务,完成的正确与否,包括通过什么样的辅助才能完成任务,教学老师能直观得到相对一手的准确数据,这样的数据能够帮助老师在下一次课程的时候合适调整进度,以便帮助孩子调配以后的课程。

此次科研合作,再次表明恩启在儿童康复领域中率先关注科技并将科技赋能于康复教育。通过“沉浸式互动教学空间”的开发,利用人机交互技术有效记录孩子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体感技术的迭代、对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探索、甚至对孩子们倾向和喜好的判断等,将成为未来孤独症康复事业的核心推动力,在孤独症康复教育和核心社交技能解读方面极具应用价值。



恩启与北师大合作开发人机交互沉浸式社交情绪课程,很大程度为孩子创造出多范例自然情景的教学环境,在高度数据化,收集直观的一线数据基础上,帮助康复教师应对今后的教学决策。相信这样的合作可以让一线康复教师快速掌握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操作,对孤独症领域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和开发智能康复软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