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高功能自闭症有什么特征?很容易出天才?不需要干预?


近些年,新闻媒体喜欢报道一些“自闭症天才的故事”,比如国外某个自闭症患者写出改变生活方式的代码,国内某个自闭症患者在音乐绘画上面极具天赋等。
 
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些自闭症患者的确在某些艺术和研究领域,具有超出常人的天赋。

图片来源:美剧《良医》

当然,我们看到的这些自闭症患者的光环背后,父母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这是父母一步步培养孩子的结果。
 
其实这些所谓的自闭症天才,很多也是我们常说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在自闭症的分类世界里,高功能自闭症仿佛自带光环,被很多小说或者影视作品包装得还获得了一大批粉丝。

图片来源:美剧《非典型少年》

但真实的高功能自闭症,还有很多需要大众去了解的地方。
 

01


什么是高功能自闭症?
 
为什么高功能自闭症的人与其他自闭症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呢?
 
这得先从它的定义说起。

其实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 autism)是自闭症的一个分支,主要从智力水平角度命名。在医学上并没有“高功能”或“低功能”的名称,而是大家为了交流方便,而做出的区分。
 
不过现在我们也不再倡导使用“高功能”或“低功能”来区分自闭症。
 
此外,研究表明:

55.2%的自闭症孩子智力水平低于70,15.8%低于50,智力水平超过115的,只有约2.7%。但当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智力测试在70分以上的时候,我们就称他为高功能自闭症。
 
与其他人相比症状较轻,相对于低功能自闭症而言,通常智力发育水平正常,语言发展相对较好,并且在某一方面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或者天赋。

但很多时候,他们的症状会被忽视,因此耽误了早期诊断与干预。
 
很多学者也认为爱因斯坦、莫扎特、特斯拉、牛顿等可能都患有高功能自闭症,这些人都有自闭症的一些症状回避社交,对某一个领域异常专注。

图片来源:网络


02


高功能自闭症都有哪些特征?
 
既然高功能自闭症的智力水平普遍比其自闭症患者高,那他们都有哪些表现呢?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主要表现为:
 
不会适当使用注视、脸部表情、姿势等肢体语言以调整社会关系中的互动;同时缺乏社会情绪的交互关系,而表现出对别人情绪的不当反应,或不会依社会情境而调整行为,或不能适当的整合社会情绪与沟通行为。
 
在语言方面也会出现语言发展退滞或没有口语的情况,也没有用非口语的姿势表情来辅助沟通自己想达到的目的。
 
在婴幼儿早期也难以判断出是否为高功能自闭症。
 
通俗点来说,高功能自闭症患者跟正常人的区別不是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往往他能力所能做的,正常人不一定能做到。

他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不理解他的行为是什么,比如一个智商偏低的人能知道说什么话别人会不高兴,能理解父母亲人这种感情,但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不能理解。
 
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看起来跟正常人没区別别,甚至有的比正常人更聪明,比如是音乐、数学、绘画天才。

但是只有他身边的人能察觉他很怪,有很多特的刻板行为,主要表现是不愿意跟人交往,缺乏亲情,行动略显笨拙,不愿意改变等等。


03


高功能自闭症需要进行干预吗?
 
既然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大部分智力水平还可以,那他们是不是就不用干预了。
 
其实不然,要知道自闭症的核心障碍还是社交障碍,虽然高功能自闭症与典型自闭症相比,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在语言和认知能力上相对较好。

但其实自闭症的严重程度并不是依靠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判断。

也就是说,即便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很高甚至超过普通人,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自闭症的核心问题就会很轻。 
 
一些孩子可以通过用智商来“弥补”核心障碍的问题,换句话说,他们会隐藏自己的障碍。 

所以,高功能自闭症依然伴随着核心问题,高功能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聪明能干,他们同样需要干预。
 

04


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应如何干预?

研究表明,高强度的早期干预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改善具有关键性作用。

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大多在语言发育上没有明显的问题,又因为年龄小容易被忽视,所以一些孩子诊断比较晚。

对于高功能自闭症,人们往往会认为孩子是调皮、不听话、爱胡闹,希望普通教育能够矫正孩子的这些行为。

但是由于自闭症的核心障碍以及特点,普通教育可能收效甚微,依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训练。 

对于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要重点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与问题行为,这些都与孩子日后的融合息息相关。

在普通教育中,用“惩罚、压制”来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比较受用,但这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治标不治本,难以保证会在日后爆发更严重的问题。 

同时要关注高功能自闭症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越来越明显地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与众不同,他们更容易感受到挫折与压力。

社会对于他们不切实际的期待,也会成为他们压力的源头。

相较于典型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来说,高功能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更容易对诊断结果产生怀疑。

因为根据一些研究表明,如果高功能自闭症不干预也可能变成低功能自闭症。

郭延庆教授曾指出过:

“高功能有两类,一类是自然高功能,不是后天教出来的;另一类是低功能通过早期发现、系统干预开发出来的,这一类孩子在所有的高功能孩子里面占三分之二。

高功能会不会变成低功能?这是有可能的。比如,部分高功能的谱系孩子由于没有被医生诊断、被诊断但没有进行干预训练、家长没有观察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实际状态……而造成能力的慢慢退化。”

邹小兵教授也曾说:

“自闭症极具抢救价值。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患者可以获得的改善非常大,重度患者也很可能显著改善为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个体。

相反,如果失去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机会,一些轻度患者也可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

因此,就算是高功能自闭症孩子,家长都不应该纠结,既然已经发现了孩子发育上的落后,无论孩子是否是自闭症,进行科学的早期干预教育是有益无害的。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