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特殊需求儿童如厕技巧指南

如厕训练很可能会引发孩子的焦虑感,让他们感到无趣,同时,对于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而言,这还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

【排除医学原因】

如果你全无头绪,我们强烈建议你首先和孩子的儿科医生或治疗师沟通一下这件事情,首先要确保没有相关医学方面的因素阻碍你对孩子的干预训练。

比如说:你的孩子是否有便秘的现象?要知道这在自闭症儿童群体中很常见。因此,如果孩子在肠道蠕动时会有疼痛感,请第一时间咨询儿科医生的意见。

【行为背后的“为什么”】

一旦排除了医学方面的原因(比如慢性便秘),那么我们就可以仔细分析为什么孩子会抗拒你带他去卫生间了。在行为分析学中,这个过程被称为“功能性行为评估”,因为我们要试图理解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者目的。

我们会首先观察这个孩子过往的学习经历,也就是导致这个行为的先前经历。

涉及到每个孩子具体的情况,我们可能会考虑在日常如厕场景下有哪些造成他们感到不适的因素。对于一些自闭症儿童来说,这就包括感觉刺激过剩或者感觉过敏。比如说,抽水马桶发出的噪音,卫生间里冰冷的感觉,马桶坐垫太硬或者是马桶坐垫太松导致孩子产生害怕掉进马桶的情绪。

每个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情况的,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类似上述的情况呢?

另外,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群体在遇到他们的常规活动或有兴趣的活动被打断时,通常都会产生负面情绪。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会担心因为去卫生间而导致他原本的“快乐时光”被中断甚至是停止。

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这种反复、失败的如厕经历本身既浪费时间,又会引起他们的抗拒,特别是还要强迫他们在马桶里大小便。

最后一点,我们家长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在不经意间强化孩子这种负面抗拒的行为。如果孩子的反抗行为可以使他免于上厕所,哪怕只是偶尔奏效,反而会强化他这种抗拒的行为。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向孩子妥协,会尝试“哄骗”他,或仅仅是摊手对他说:“好吧,我们不去上厕所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反应往往会强化孩子未来的抗拒行为。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抗拒上厕所/接受如厕训练的各种可能存在的因素,此外,也要留意我们对孩子的这些抗拒行为所做出的反应是否会强化他们未来的抗拒行为。

通过这一系列功能性的评估,我们就能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推断,从而找到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在这之后,我们就可以准备相对应的解决支持方案,以一种可行的、对孩子有帮助的方式引导他学会如厕。

我们推荐家长同时使用两种相辅相成的方法。

第一种,我们称之为“预先准备”法,包括一些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甚至有乐趣的策略。

◆如果孩子坐马桶时会感到不安或者不舒服,可以在马桶前面放一个小凳子,或者在马桶坐垫上放置一个额外的儿童坐垫,加强稳固性。

◆保持一个相对安静、稳定的厕所环境。特别是如果家里的厕所是狭长型,容易产生回声的格局。很好理解:当我们紧张的时候,大小便就会变得不畅。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因为担心上厕所会使他错过一些他正在进行的感兴趣的活动,那么我们可以简明扼要地告诉孩子,这些有趣的活动在他上完厕所回来时还会继续。很多自闭症儿童对视觉信息的理解接受能力要比语言信息好得多,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暂停”或者“保存”的标识(再配上一个笑脸标识),让孩子了解他在看的动画或玩的游戏是会“等”他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视觉提示卡,让孩子清楚地了解到,他在上完厕所之后,就可以得到他最喜欢的玩具或者进行他最喜欢的活动。

◆在我们的经验里,如果自闭症儿童能预知一项活动会在什么时候结束,那么他就会相对比较容易接受这项活动。更进一步的,我们可以考虑准备视觉提示表,用图片来表示上厕所这件事情的所有环节,并对孩子参与并完成这个活动做出奖励。

◆我们可以考虑在孩子上厕所时设置一个定时器。让他知道他还有多久可以回到他之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一般来说,5分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限(如果孩子坐在马桶上5分钟还没反应,那么说明他暂时不想上厕所)。

◆在如厕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使用简短、明确的指令型语言。比如说“现在该上厕所了”或者“该去上厕所了”,同时给孩子一个微笑,并配上一个简单的手势,这样要比和孩子商量甚至是恳求他要有效得多。(例:“我们去上厕所好不好?”)

第二种,我们称之为“塑形”法,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鼓励孩子逐渐进步并不断贴近目标行为的方法。

作为家长或者治疗师,我们在心中会有一个特定的目标行为,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训练达到这个目标。一种有效又实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奖励孩子每一次接近最终目标行为的努力尝试。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仅仅先引导孩子走向厕所,用手拉门或者开灯。如果孩子能完成这些动作,那么就表扬他(那怕孩子只达成了一部分目标)。如果孩子完成得很好,也可以奖励他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一些他喜欢吃的零食。

在练习了上述动作几天后,我们可以向孩子解释整个活动(上厕所)的下一步就是走进厕所。对孩子的理想行为做出奖励——哪怕是一次努力的尝试。

接下来,你可以要求孩子尝试穿着裤子坐在马桶坐垫上。

用这种方法一直进行下去,我们就能帮助孩子逐渐形成一种真实的上厕所的行为(脱掉裤子),并逐渐增加孩子坐在马桶坐垫上的时间(直到最长的5分钟)。

整个操作过程的原则是:从孩子目前能接受的行为范围起步,并不断强化孩子尝试更进一步完成整个如厕行为的努力。

【不要强化负面行为】

就像前面我们说的,我们需要对孩子的努力尝试(正面行为)做出平静且鼓励性的表扬,同样我们需要避免对孩子的负面或者抵抗行为做出过多的回应。要记住即使是一个细微的负面回应(比如责骂、嘲笑、协商或者恳求)都会不经意间强化孩子的抵抗行为。

一个更好的策略是在孩子表现出抵抗行为时保持平静并忽视他(但是仍然要默默地关注他的行为表现)。我们要做好准备:孩子可能会暂时加强他的负面行为(抵抗得更厉害),但是最终他会意识到他这种行为是不会引起家长的反应的。

最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进步,并在这些时刻给出即刻的强化。比如微笑、拥抱、击掌,以及一些小的实物奖励,这些都能鼓励他进一步参与到如厕活动中。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