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乱扔东西

关于孩子乱扔东西,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孩子三岁半,在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孩子把尺子扔在地上,孩子的妈妈已经在教室里准备接孩子离开。

老师要求孩子把尺子捡起来,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比如,文具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不可以乱扔,等等),孩子没有反应。老师问孩子,有没有听懂老师要他做什么,孩子说不懂;老师又重复了一遍指令,孩子仍然没有反应。

如此反复了几次。最终,孩子没有去捡尺子,妈妈接走了孩子。

【案例分析】

老师给予了明确的指令“把尺子捡起来”,并且重复了多次指令,最终孩子没有执行,也就是说不服从指令的行为得到了强化。换句话说,孩子从这个例子里可能学会不需要听指令。

【正确的应对方法】

事件:老师给指令“把尺子捡起来”,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孩子没有反应;

第一步:老师重复指令“把尺子捡起来放在桌子上”,并且辅助以手势,比如指着尺子和桌子(问孩子是不是听懂这一步,可以用,也可以省略)。如果孩子仍然没有反应;

第二步:老师再次重复指令,同时快速辅助孩子把尺子捡起来。

这是一个关键步聚,是保证孩子能执行指令的步聚,所以要注意的最关键的技巧是快速:当给指令的时候马上辅助,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如果这个辅助执行地不够迅速,一旦当孩子意识到你在辅助他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就有可能出现反抗。

虽然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即使出现反抗,你仍然可以辅助孩子完成整个动作,但这样就会引发孩子的情绪问题,甚至有可能出现更为激烈的问题行为,所以我们要避免。

第三步:当辅助孩子把尺子放到桌子上之后,马上做三件事:

1. 口头夸讲孩子,强调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不要觉得孩子的这个动作是在你的辅助下完成的,你要把这个动作当成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来对待,真心地去夸讲孩子)。

2.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一个“做什么”的指令,这个指令必须是孩子偏好的活动。比如在上述案例中,老师可以说,“看妈妈来接你了,快去找妈妈吧”

3. 与上两步同时进行,把尺子移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这一步是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提前防范。

因为孩子做正确的行为是在辅助下完成的,而且因为我们用对辅助的方法,所以孩子在做的时候来不及反抗。但当他做完之后,有可能会出现副面的情绪。

如果这种情绪出现,孩子的第一个反应会是把捡起来的尺子拿起来扔回地上,所以我们要预防这个情况的发生,就需要移除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把尺子拿走,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不可能发生了,再辅以转移孩子注意力策略,一场风波就可以自然消除。

按以上方法操作的好处:

1. 教导正确行为:

执行指令,正确行为发生,使孩子得到练习使用正确的行为。

2. 强化正确行为:

孩子得到夸奖。

3. 避免强化错误行为:

(1)不执行指令的行为—必须执行指令;

(2)扔尺子的行为—把尺子捡起来。

4. 事先避免行为升级:在执行的过程里,想到有可能发生的状况,提前对环境作出调整,让行为不可能发生,从而避免问题行为持续与升级。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