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推荐

孩子“怕鬼”要不要干预?怎么干预?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怕鬼”的阶段,一方面是孩子能想象“眼前不存在”的东西,是心智发展的标志(如果闭娃开始变得怕鬼,可能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如果情绪太激烈会影响生活(比如不敢去厕所、害怕的感觉蔓延到其他场合,就限制了孩子的生活)。成功的干预不仅是帮助孩子消除害怕,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现实,这又是一个心智发展的飞跃。

但是家长们可能不假思索地对孩子说“没什么好怕的”、或者“妈妈爸爸会保护你”,这样就帮了倒忙!

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小Ten妈妈的分析,顺便给你干预的正确示范~

童话和鬼话

小Ten的成长攻略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正好5、6岁,可能也像小Ten一样,开始经历一段诡异的“怕鬼”阶段。

差不多一两年间,小Ten从第一次提到“鬼”这个词开始,后来逐渐表示“怕鬼”,最近甚至过度敏感,每当走到黑漆漆没有路灯的地方,他就紧张到拘谨,如果我顺水推舟吓唬他“我变成大魔王”,那么小Ten必然不敢看,带着哭腔嚷嚷“你不要变成大魔王”、然后捂住眼睛或者把头埋在我怀里当鸵鸟。

额……小Ten反应激烈、情绪受影响,这时我应当干预处理了。

帮助小朋友“不怕鬼”,可不仅仅是对孩子说一句“你要勇敢”那么简单。

首先,你得知道为什么

孩子长到5,6岁开始“怕鬼”?

心理学家说,学龄前孩子处于各种概念认知发展的起跑期,一般超过6岁才开始真正去“认识”这个物理的世界。一般,3岁以前尚不能认知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区别,所以2岁的孩子可能会把所有物品都看作有生命的,会对杯子说话;3-4岁的孩子认为能动的就是生命,会认为风筝和飞鸟是一样的;5岁的孩子认为能“自己动”的才是生命;到6-7岁,这种思维多多少少残存,虽然“知道”器物不是活的,但是……不对,一定还有什么东西是活的,是存在的,是你们大人看不见的,专门吃小朋友的。

在某些不合适的影视作品或者亲友的引导下,孩子们会认为小黑屋里、门背后、床底下,都会有这种看不见的活的可怕的东西——也就是“鬼”。这时候你说“世界上没有鬼”,没用的,孩子们不能像成人一样认知复杂世界、分清“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区别,你说“别怕”并不能改变他们在认知缺陷下带来的恐惧体验。

那么,当孩子“怕鬼”,

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1-

首先说“要不要干预”

我倾向于认为:如果孩子只是淡淡的害怕(没有明显情绪波动),就不要特殊干预。只要陪孩子多玩玩游戏,读一些正面童话,分散注意力,那么随着孩子心理人格上的发展,对“鬼”的害怕也就几周,多则几个月也就过去了。如果大惊小怪过度干预,可能会让孩子下意识重视“鬼”,形成心理阴影,反而难以消解。

例如,当小Ten一开始唠叨“怕鬼”时,我不搭理他,只淡淡回复一句“鬼是假的”,希望小Ten自己能解决这件事;后期发现小Ten“怕鬼”的心理强烈影响到他的情绪,才出手干预。

-2-

然后说“如何干预”

错误示范:家长扮演“保护神”

在小Ten年龄小一点的时候,小Ten爸爸(我前夫)尚在身边陪伴,他安慰小Ten的方式是扮演“跳大神”,假装自己是“保护神”,为小Ten“驱魔”、让小Ten获得安全感。场面上看,爸爸的安慰方式很有趣、可爱,获得家里人赞许。可是,非常不幸的是,爸爸当年采用的方法,恰恰是育儿专家最反对的、最错误的示范,不仅不能治愈,相反强化恐惧深度。

原因很简单,小Ten之所以“怕鬼”,是受恐怖片/鬼故事影响,分不清“虚拟鬼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区别,小Ten害怕故事里的妖魔鬼怪真实存在;爸爸你用跳大神的方式来提供“保护”,表面上在当下提供了安全支持,实际上强化了对“鬼神世界”的肯定,导致小Ten进一步把“鬼神世界”的架构当成真实,从而对自己的恐惧深信不疑。

所以,爸爸“跳大神”,小Ten当时当刻能受到安抚,但是接下来顺着鬼神世界观的逻辑演绎下去,小Ten对“鬼神”的恐惧将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深:

如果爸爸上厕所怎么办?恶鬼会趁机冲进来咬死我;

如果恶鬼的力量比爸爸的法力强大怎么办?恶鬼会吃掉我,而且会吃掉爸爸;

如果恶龙飞过来喷火,把爸爸撒的神水烧干了怎么办?火球爆炸会烧死我以及我们家的房子……

诸如此类。这才是孩子们被家长用权威强化鬼神世界观之后的正常反应。

总之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用跳大神/画符/求神拜佛的方式来“保护”孩子。这看上去是在哄孩子、给孩子安全感,实际上是把孩子推进认知混乱的大坑,强化他的恐惧根源。

-3-

现在说正确的方式

正确示范:把“鬼神”演绎成笑话

1、搞清楚孩子恐惧的来源

小Ten不会无缘无故的怕鬼,必然是听了恐怖的鬼故事或看了电视的恐怖场景,才会有怕鬼的心理反应。作为妈妈,我首先想到的是设法找出病源:谁给小Ten讲鬼故事吓到他?或者小Ten通过什么渠道看到了“鬼片”?我必须设法堵住这个负面影响因素。

我通过排查,把疑点集中在小Ten玩伴小文身上。果然有一个晚上,我现场“抓到”小文装鬼吓唬小Ten的现场——小文呜嗷呜嗷追,吓得小Ten满操场逃跑,又哭又气又急的奔到我怀里求保护。我护住小Ten,顺水推舟问小文,“你是在装鬼吓小Ten玩,是不是呀?”

小文兴奋地直点头“是呀”。

我把小Ten推到小文面前,“你看,小Ten真的害怕而且不开心了呀;你和小Ten玩是可以的,但是他不开心不舒服的时候,你就不能继续这样玩了啊”。

小文静下来,想了想,“好的”,然后拉着小Ten手就去玩别的了。

追根溯源,才是消除恐惧的基础。

(PS,我想世界上所有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负”都会心里难受,恨不得立刻找“熊孩子”算账;但抛开立场和情绪客观的讲,世界上真没那么多“熊孩子”,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对方孩子也存在认知缺陷,你完全可以通过沟通、引导,让对方自发改变不适当的行为)

2、重新演绎一次,当场揭穿真相,消除心理阴影

后来,我通过“玩游戏”来解除小Ten“怕鬼”的心理阴影。在家里,我给小Ten现场编了一个小故事,说到一个小朋友恶作剧,拿床单蒙着头“假装鬼”,把回家来的妈妈下了一跳。然后趁着小Ten高兴哈哈笑,把房间大灯关了,用毯子披在自己头上、各种蠢萌,在台灯下与小Ten玩“假装鬼吓唬你”的游戏,口中不时提示:“我假装是鬼”、“好好笑”啊,给他“鬼就是个笑话”的心理暗示。

一开始小Ten其实也有点害怕的,又低头捂脸紧张,我安抚鼓励他抬头看,没关系,这是妈妈假装的,是个很好笑的游戏而已。他终于也敢抬起头,看我假装“鬼”的模样,带着紧张的冲我笑笑,学着重复“好好笑”来安抚自己。如此,通过互动游戏,把恐惧场景变成一个笑话,让小Ten知道鬼神世界是“假的”,恐惧感就自然消失。

这几天下来,好消息是:小Ten渐渐平复,又能像以前一样行走没有路灯的街道;坏消息是,他不跟我聊“鬼”了,开始聊“僵尸”……(黑线脸)……果然不能指望一招搞定孩子,他们新生的问题,永远比你的解决方案更多……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恩启社区APP    阅读全文